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名家话文化】张桐胜:不忘传统,保持特色建好北京城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名家话文化】张桐胜:不忘传统,保持特色建好北京城

来源:光明网2020-06-09 16: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话文化】

不忘传统,保持特色建好北京城

——专访中国首席航天摄影和国防科技摄影专家张桐胜

  作者:胡艳琳(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副研究员)

  张桐胜,中国首席航天摄影和国防科技摄影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第九届顾问,中国文联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摄影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理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宣传部电教室高级记者(大校),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评委,中国国际影展、全国影展评委。

  半个世纪以来全面记录拍摄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拍摄了我国原子弹,导弹,卫星的各种型号的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的发射试验工作,国家的探月工程从长娥一号到长娥三号的发射任务,拍摄了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第一颗一箭多星等上百颗卫星的发射任务。

  出版有《中国国防科技》《中国航天走向世界》《中国人的太空之旅》《绚彩意象》《汶川记忆》《伏尔加河之旅》等四十多部专著。《中国国防科技》画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画册获中华印刷大奖,《丽江古城》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炼钢工人》《岁月》《机房的早晨》《发射场的乐章》《航天专家钱学森》等多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获得金奖。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十年突出贡献摄影家称号,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获中国航天摄影飞天奖,获俄中友好勋章,获俄中文化交流贡献勋章,2015年张桐胜艺术宮落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6年张桐胜艺术馆在云南丽江和浙江宁波落成挂牌。

张桐胜02

  记者:张老师好,您是怎么跟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结缘的?

  张桐胜:1977年,我被借调到北京,1978年正式调到北京工作,我在自己的出生地才18年,却在北京呆了42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学习生活工作事业等方方面面,都已和北京融为一体,北京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我的福地。

  中学时我喜欢画画,毕业后在县文化馆搞美术创作,1972年,镇上保送我去广州美院上学,当时正好碰上北京军区来接兵,一想到能到首都当兵,就特别兴奋,好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放弃了去广州美院学习的机会。没想到从天津一上车,就坐了七天闷罐车,到了宝鸡市,北京梦一下子被打碎了。

  1976年,我做了基地的摄影员,1977年底,全军第四届运动会召开,我们单位的警卫四连作为全军基层文体先进单位参加,需要拍照片,那年国防科的一个篮球赛在我们基地举行,于是我白天拍照,晚上加班,第二天就在橱窗里把比赛照片都贴出来,得到一致好评。正好第四届运动会需要有人搞摄影,就把我借调到北京了。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北京人生之旅。

  记者:为什么北京会如此吸引您,它给过您怎样的滋养?北京对于您的摄影工作或者其他文艺工作者有什么重要影响?

  张桐胜:北京是有近千年历史的首都,无论是建筑、环境,还是其他方面,都代表了中国最高的水平和面貌,中国的历史不能离开北京,中国方方面面的经济文化都不能离开北京。作为致力于绘画和摄影艺术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能到北京工作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好好干,在北京扎根,不能由于自己的水平能力不行又回去了——这是我当时很简单的想法。

  我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大西北给吹到北京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间30多年,北京基本上保持着传统风貌,人们的服饰大多是青灰色,除了人民大会堂、民族宫、美术馆、北京火车站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大建筑,建筑大多是小瓦房小胡同。我到北京没多久,发展变化开始出现了,我经历了北京这40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每一步,见证了国家的每一个进步。对我来说,北京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事业的的沃土。对摄影人来说,北京这个地方得天独厚,比其他地方更有优势。

  首先是信息量特别多。改革开放是从北京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开放最明显的是开始播放外国电影。我记得很多电影都没有翻译,播放时得有一个人在现场翻译,就那么天天看。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最前沿的文化信息都涌到北京。摄影方面,国外的一些照片画册传过来了,大家都来看国外的设计、技法是怎么弄的,用的什么理念……当时大家都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学习。

  其次是信息来源很多,能得风气之先。首推港台地区,由很多港台艺术家传到北京,北京的摄影家最先受到外来信息影响,其他还有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记得当时摄影圈发行量最大、影响力特别大的《纽约摄影教材》,一度成为中国摄影界的“圣书”,影响了无数人,但凡学摄影没有不买的,因为当时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像样的摄影工具书太少了。只有北京才有这种条件。

  北京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和滋养,对我成为摄影艺术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这个城市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无与伦比的文化底蕴,在于它的影响力、凝聚力、感染力和文化厚度。北京保留了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保留了最好的长城遗迹,尤其是散落在民间的文化底蕴。比如各种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随便从一条胡同里走过,它都会告诉你很多非凡的历史,每一个发现都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搞文化的人来说,这就是北京的无价之宝,它们在无形中吸引、感染、启发着我,无形中给人以提升、提高、顿悟、感受、理解。

  记者:您认为北京在发展中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

  张桐胜:北京市作为一个现代都市,我希望它能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向园林式的城市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皇家气派、东方韵味的魅力应该在建筑上有所保存和表现。一定要考虑长远的、历史的回报,尤其文化这东西,今天干这个不一定赚,但从长远看用历史的眼光看,一定会赚很多钱,很多地方现在是靠历史文化在带动经济发展。故宫现在已经成了摇钱树,随便干点什么大家都趋之若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现在栽树马上就要乘凉。现在北京市的建筑,极少有超过十大建筑的,为什么?因为当时设计有一条原则——一定要继承传统,以后发展盖高楼没问题,但一定不能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和风格。

  我认为北京的城市化,理念要跟上,应该尽量保留千年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特点,一代比一代好地延续下去。今天看到的故宫那么精彩,倒回几万年以前,故宫就象半坡遗址村的坑一样,经过几万年才发展成今天四四方方正南正北正西正东对称的紫禁城,这是一代代文化延续积淀的结果。

  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站位更高,看得更远,做出有远见的规划,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来维护一个城市的面貌和文化核。什么叫文化?一个城市的面貌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能力,文化本身就是千百年千百万人劳动的结晶和会合。改变了北京的面貌,那就不是北京了。

  一定要从大文化设计上来规划,不能离开传统的法度、哲学和美学。如果离开了北京特色,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后人会说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给断送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在哪?今天,我们谈文化自信,文化发展,尤其是民族振兴文化振兴,更应该目标明确,把握方向,传承文明传承历史,把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记者: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全国其他地方有着辐射引领和示范效应,作为北京文化变迁发展的见证人,您对北京今后的发展建设有什么建议?

  张桐胜:北京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大前提是要有文化的传承。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它还应该是世界的,只从中国的角度就站得低了,把北京建设好了,它也是世界人民的一个宝贵财富,才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真正产生价值。今天这个世界多发达,想到哪去很方便,想到北京来太简单了。保留北京的特色在今天更有指导意义。北京建好了,对全国都有辐射影响力。现在确实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地区把自己民族的东西丢了,搞得全国都一样,尤其二三线城市搞得一点特色都没有,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弄得跟内地一样。

  当年太急功近利,整体规划没做好,有一块地就盖个楼,结果是老城没留住,新城也建得不规范,现在只能往通州搬,如果当年没有拆城墙,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现在要恢复已经不太现实。雅宝胡同的老房子都拆了,当年李可染叶浅予黄永玉孙美兰……就住一个院子里,如果这些房子现在还在多好。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历史,不是靠瞎吹,建筑就是它的重要代表符号,就是城市的文化名片。

  谈到文化中心,我们要强调初心,一定要不忘北京的初心来发展,保持特色才有凝聚力和魅力。不能为了标新立异把怎么来的、从哪来的都忘了,尤其是在城市建设方面。在北京40多年,我越来越感觉到北京乡镇这一级的建设很失败,失去了小镇特色,搞的都是都市化,相对不那么乡村了,很多突然起来的高楼都为了卖钱。王府井这样的地段当然没地方只能盖高楼了,但昌平顺义延庆平谷盖那么多高楼干啥?我觉得要优化它的文化,可以建体现北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小镇。看它们今后的魅力,再过100年,这些建筑就发挥魅力了,那些高楼反而成影响环境和景观的累赘了。

  最近几年北京在恢复一些过去被破坏被湮没的历史古迹,非常好。我们今天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传承好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恰恰是那些已经保存了成百上千年时光、有岁月包浆感的历史遗物遗产,才是北京最珍贵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想想看,北京如果没有故宫、没有长城、没有颐和园,会是啥样?现在建的那些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在他人眼中算什么?走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全世界都一样。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把我们最精美精彩的历史文化都保留下来,才能更好地代表我们国家的精神文化面貌。恰恰是这些东西在影响着我,相信也影响着别人,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也会影响到今天这一代人,影响未来一代代的人,让我们对这个国家产生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