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博物馆里的虎,威武又浪漫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 正文

博物馆里的虎,威武又浪漫

来源:海南日报2022-02-07 10: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本刊特约撰稿 刘亭亭

  2022虎年伊始,不少博物馆推出与虎相关的文物特展。作为古代军武的象征、避邪驱灾的神兽,虎的形象曾出现在青铜器、玉石和陶瓷等各式各样的文物上,衍生出图腾信仰、军武权威等不同形式的虎文化元素。

  “山兽之君”与“国之重器”

  《说文解字》中称虎为“山兽之君”。作为传统文化中王者的标志,虎的威武气质也曾出现在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先秦青铜器上。江西新干大洋洲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群中,写实的虎形象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其中的明星文物——伏鸟双尾青铜虎为立体圆雕虎,虎头平视前方,龇牙咧嘴,呈蹲伏之态,后部有奇特的平行双尾。其周身遍饰云雷纹和鳞片纹,较之真虎那种条带状的纹路更显华美,虎背之上还立一小鸟,尖嘴圆眼,甚是可爱,与身躯硕大、獠牙尖长的猛虎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除了伏鸟双尾青铜虎外,江西新干大洋洲大墓出土的方鼎和扁足圆鼎的鼎耳上也饰有立体的虎雕。与同时期的中原器物相比,这种器耳上饰以立体虎等形象,成为新干大洋洲大墓铜器的一个重要标识。根据文献记载,商朝的南方曾有一个叫“虎方”的方国。有考古学者通过对新干大洋洲大墓出土的虎文化符号器物的研究,认为周边的赣鄱区域可能就是“虎方”所在,虎便是“虎方”部落的图腾。

  历史上,西南地区的巴人也是崇尚虎的部族。作为巴人精神的承载物,战国至汉代巴式青铜器上的虎纹远远多于其他纹饰图案,成为巴人特有的印记。例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战国虎纹铜戈,援后部至内两面以阴线和浮雕相结合各铸有一虎首纹,猛虎口张开,獠牙外现,线条简洁,造型极为生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文献记载显示,廪君统一了巴氏族,他死后魂魄世为白虎。此后,虎便成为巴人的图腾信仰。巴人的活动区域内还出土了不少虎钮錞于(战国时期一种青铜乐器),虎一般是以立体的形态立于錞于顶部中央。作为古代军中特有的打击乐器之一,虎钮錞于可能有展现威武军威的寓意。

  常见的与军事相关的虎元素文物是虎符,造型一般为猛虎形象。虎符是战国至汉武帝时期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分为左右两半。从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杜虎符铭文来看,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地方将领手中,需两半勘合验真,方能调兵遣将。

  历史上关于虎符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了。《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面临灭国的危机。作为赵国的近邻,魏国也感到唇亡齿寒。信陵君通过如姬窃取魏王的虎符,调动魏军救赵,抗击秦军,暂保了赵魏两国的安稳。

  古人生活中的虎元素

  古人认为虎枕可避凶除鬼、避邪压惊。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有“虎头作枕,辟恶魇;以置户上,辟鬼”的记录。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魇寐不寤方》中也记有“以虎头枕尤佳”,可以治疗“卧忽不寤”的病症。

  从存世的虎形枕来看,多是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烧造的瓷枕,主要流行于河南、山西等地。从上海博物馆藏的金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来看,整体为模制成型,作卧虎状,眼睛圆鼓,龇牙咧嘴,背部为白底黑彩的枕面,绘以雁衔芦苇纹,黄彩虎身之上以黑彩描绘虎斑。为防烧造时炸裂,瓷枕都要设出气孔。虎纹枕的出气孔在其虎头鼻孔位置,因鼻头施有黑彩,不细观很难察觉,隐而不露,设计甚是巧妙。

  除了用虎的形象制作枕头外,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流行一种被称为“虎子”的瓷器,一般认为是古人的溺器,据说其造型取自李广将军射虎而铸虎形溺器的故事。《西京杂记》中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从浙江省博物馆藏的一件西晋越窑青釉“虎子”来看,器身为茧形,圆口上扬,虎头张口瞪眼,四肢作蹲伏状,背部有可手持的桥形提梁,器内中空可作容器,极具实用性。

  作为百兽之王,虎很早就被纳入古人的文化认知中。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出土的3组蚌塑龙虎图案,是新石器时代的人工遗存。其中,M45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各用蚌壳摆塑一龙一虎。其中,虎的形态极为具象,虎头向下,身躯呈行走状,略粗的尾巴末端下垂。这种左右龙虎的造型,自然让人想到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的四灵传说。考古学家认为墓主人应是氏族部落首领,这种布局在先民眼中可能是一种升天仪式,或是通过这种布局,让墓主人死后可具备与天神、祖先沟通的能力。

  古人在早期茹毛饮血的生活中,与虎已经有过无数次接触。日本泉屋博物馆所藏的商虎食人卣,虎的前爪怀抱一人,人头正位于张开的虎口獠牙之下。《左传》中记有楚国的令尹子文曾被“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这件青铜虎卣的虎将人抱于胸前,人的手则放于虎身,有点类似虎母喂乳人类幼童的情景。不过,此虎大张虎嘴、獠牙外露,不得不让人想到这更像是其进食的模样。有学者认为虎卣上的人周身绘有怪纹,更像是鬼魅,虎卣表现的是虎食鬼魅的场景。

  东汉王充的《论衡》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在东汉时期古人已有虎食恶鬼的迷信观念,虎食人卣为商代器物,虽年代更早,但确实有可能表现的是虎食鬼的形象。

  传世美玉与虎

  商周时期还有不少片雕的玉虎形象,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商代玉虎,雕琢简练神形毕现,玉虎圆眼大口、身躯矫健、尾部蜷曲上翘,整体线条颇有力度,似一狂奔中的猛虎形象。《周礼》中有“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其中的“白琥”一般认为就是虎形的玉器。

  上海博物馆还藏有一件金朝的俏色虎纹玉饰,这件玉雕属于辽金时期春水玉和秋山玉的范畴。春水、秋山指的是契丹族在春秋两季狩猎捺钵(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的活动。辽人为契丹族,他们原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所迁之地的行营谓之捺钵,这种习俗后被金人承袭,成为春秋两季的狩猎活动。春水玉一般表现的是春天用海东青捕啄天鹅的情景,秋山玉则体现了秋季围猎虎鹿的情景。北国秋景,树叶枯黄,秋山玉多以玉皮(玉料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做秋色,用俏色的手法表现秋叶。这件金朝俏色虎纹玉饰中,猛虎的身躯和灵草便是利用玉石原有的玉皮雕琢而成,与周边透雕的树木相偕成趣,充满秋凉的山野之美。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有关虎的文物数不胜数。在中国古人眼中,虎有别于其他猛兽。除了带有神话色彩的龙之外,十二生肖大都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禽兽,虎在其中略显另类。将虎纳入十二生肖,可以看出古人对虎与人密切关系的一种认可。除了与虎相关的重要文物外,从民间工艺品布老虎、虎头鞋等也能看出人们对虎的喜爱。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 上海: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