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处暑:鸢纸舒云尽,羊肥草地霜
2018-08-22
来源:光明网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十四《处暑》: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十四《处暑》:
2018年处暑节气从8月23日(阴历七月十三星期四)12点08分30秒开始,至9月8日0时29分36秒结束,太阳位于黄经150°,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即为“出暑”,“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处暑期间,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受冷高压影响,率先进入一年之中最美好秋高气爽的天气只有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当冷空气影响带来刮风天气,形成秋雨,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处暑诗书
处暑
赵学敏
饥鹰猎袭狂,灵鸟弄迷藏。
鸢纸舒云尽,羊肥草地霜。
诗文赏析:
赵学敏先生《处暑》一诗以白描手法立体式描绘处暑时景色。从处暑节气物候特点来反映处暑节气的特色。诗人刻画了鹰、鸟和绵羊的表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处暑节气的景色。首句和颔句“饥鹰猎袭狂,灵鸟弄迷藏”描写饥鹰捕猎鸟类的场面,生动逼真。颈句“鸢纸舒云尽”指处暑秋高气爽,此时人们有放风筝的习俗,把愉快放飞的心情勾勒出来了。尾句“羊肥草地霜”描绘草地上的绵羊,远远望去,像草地上下过一层霜,一下子把农牧民丰收的喜悦活脱出来了。
中国书协顾问言恭达评价:赵学敏先生《处暑》一诗反映出他非常重视对生活的感悟。文学艺术发源于生活的最底层,要有生活的底色,无论是诗文,还是书法艺术,都把那欢快喜悦写出来,书法线条明快、干净和流畅。他的诗书的艺术水平,从历史传承到传统创新,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著名评论家蒋力余评价:赵学敏先生《处暑》一诗点画顾朌,左右呼应,融隶于草,趣味无穷。在点画来龙去脉的交待过程中,一丝不苟,笔笔到位,胸中饶有慷慨之意,笔下却显沉稳之势,既动既静,既纵亦擒,线条的运动始终提按有致,控制有度,可见书家驾驭笔墨的技巧之高,腕底的功夫之深。
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沈荣槐评价:赵学敏先生《处暑》一诗反映了节气的物候现象,透过笔墨飞舞跃然于纸上,意象灵动万分。作品展现出了诗文、书艺融为一体,彰显了个人哲理感悟体会,及对人文及自然的关怀,弘扬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同时并探索创新,意韵悠 远、别具深意。
背景资料:
2017年8月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和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赵学敏先生自作24节气诗词和书法精品同台亮相,再一次引起书法界、诗词界、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一致认为,赵学敏先生已经成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坚定、最有情怀的推动者、传播者、文明使者,更是备受尊重、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开幕式
参观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合影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习俗
1.中元节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与清明、农历十月初一合为三鬼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2.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3.开渔节
处暑时节鱼虾贝类生长得比较成熟了,对于渔民们来说,正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处暑期间就会举行十分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4.处暑吃鸭子
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小便不利、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暑气至此而止。天气转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人们此时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注意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所以会有“多事之秋”之说。人们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调整作息,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午休,有助于缓解秋乏。夜晚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2.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多喝水、多喝粥正好预防秋燥。
3.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
4.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5.适量锻炼要坚持
秋季里气候清爽宜人,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运动不宜太过,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
责任编辑: 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