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18-08-28/1535417580889.mp3
【光小明的文艺茶座·温故】温"习"用典: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5月7日2版,作者是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杨朝明。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他强调说:“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
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校园观看北大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自《荀子·修身》,此言强调踏实笃行的意义,也可以看作《荀子》该篇的主旨。在这句话后,该篇接着说:“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认为,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可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如同走路,路程即使很近,不走也不会到达目的地;这就如同做事,事情即使很小,不做也不会成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整日游手好闲的人,即使有成就,也不会超出常人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明实践(“行”或“为”)的重要性之后,荀子分析了践行修身的三种境界:依法度行事,把礼法贯彻到自己的实践中,这是士人;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亲身实践、孜孜不倦的人,这是君子;敏捷明智并坚持不懈践行真理的人,这是圣人。其实,许多中华圣贤都是这样认识的。如《尚书·太甲》说“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尚书·说命》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话。《尚书》除了说“行”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谈论政治治理的境界,在更深的层次上论述“允协于先王成德”的问题。孔子特别注重人生境界的提升,在孔子看来,人有不同的格局,例如“庸人”,不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而且“不力行以自定”。相反,那些积极修为的儒者,则“力行以待取”,孔子认为,人要通达四方,必须“言忠信,行笃敬”。
了解了一件事,就要亲身去实践。荀子反复强调实践(“行”)的重要性。《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儒效篇》说“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说的都是关于行动的道理。不从点滴做起,就无从谈论成功。“知明而行无过”,这才是理想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就是“行”的哲学。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贤能之士追求学问和真理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孔子强调“敏于行”“敏于事”,又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认为“力行近乎仁”,在他看来,人要身体力行做一个君子,竭力实践、勉力而行,就是接近于仁的美好品质。历史上,有识之士都强调“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司马光说“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陆游则在冬夜里告诫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行,要中道而行,是要行得踏实,不拖沓,不冒进;行,要循礼而动,是要尊重规律,不蛮干,不乱来;行,要有始有终,是要持之以恒,不骄虚,不泄气。有了这样的前提,就是具体的“行”与“为”了。所以《老子》告诫人们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行动起来,坚持下去,才是人生正途。《中庸》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所讲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择善固执”“至诚无息”的精神是不行的,只有从点滴做起,从脚下开始,由浅而深,躬身实践,才能到达目标。
在现实中,一个人“行”得如何,最能彰显他的素养。《中庸》说:“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崇尚踏实的行动,拒绝、讨厌虚化与浮华。包括孔子在内的圣贤及历代仁人志士,无一不注重躬行践履,用切实的行动诠释自己对仁人君子的理解。孔子说得好:“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知而不行,行而不笃,难道是真的“知”吗?
孔子弟子中有许多务实不虚的典范,例如颜回,他能够做到“不贰过”,这三个字包含了太多的内涵、太重的分量!孔子说他“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又如曾子,他说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知与行的合一、行与思的统一。还有率真的子路,《论语》记“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他做到了知则行,将自己所知尽快落地,可谓雷厉风行,干净利落。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形,有人似乎明白通达,讲起话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然而,雷声大雨点小,恐怕就不是简单的知行不一的问题了。
回顾历史,空谈误国的教训也有许多。前车之鉴,发人深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新时代成就新作为,就要多调研、摸实情,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监制:张宁
编导:张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