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白露:落花有爱涵珍菓,飞雨无言孕米粮
2018-09-07
来源:光明网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白露》: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白露》:
2018年白露节气从9月8日(阴历七月二十九星期六)0点29分37秒开始,至9月23日9时54分0秒结束,太阳位于黄经165°,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五个节气。
《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为霜”的霜,非霜降之霜,霜降为霜之冰晶,而白露之“霜”不过是气温骤降,清露因沉浊而变奶白,感伤形容而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孟秋结束和仲秋开始的节气。此时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诗书
赵学敏用格律诗和书法描述了白露节气的特色:
白露
赵学敏
开帘湿气已凝霜,始觉今晨白露凉。
雁阵嗷嗷因惜别,柳丝飒飒渐枯黄。
落花有爱涵珍菓,飞雨无言孕米粮。
莫怨秋来风景异,漫山红叶胜春光。
诗文赏析:
赵学敏先生《白露》一诗,通过对近景和远景的观察描述,对白露节气物候描写得出神入化。首句“开帘湿气已凝霜,始觉今晨白露凉”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一下子点出了白露节令的到来,立体感、诗意感都很强,这句由《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学习化用得句。颔句和颈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颔句中“雁阵嗷嗷因惜别,柳丝飒飒渐枯黄。”用拟人手法,把物候大雁迁徙、树叶枯黄的过程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特别是颈句“落花有爱涵珍菓,飞雨无言孕米粮”,被许多读者赞赏为难得一见的佳联:珍菓之硕,涵落花深情之爱;米粮之丰,蕴飞雨无言之功,诗歌意象极为瑰奇而饶有哲理,朴素自然如芙蓉出水、落花依草,没有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度感悟,不能道出“落花”“飞雨”的意象,也无疑对奉献精神的由衷礼赞。尾句“莫怨秋来风景异,漫山红叶胜春光。”虽然秋天来临,万木开始萧条,但秋季的漫山红叶不输春天美景的光彩。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评价:赵学敏先生这首《白露》诗,对现实生活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而且描写的是现实的生活场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诗文内涵丰富,有唐朝王维诗句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别是用标准的“于体草书”写出来,形成诗书合壁、意韵相成。他的这首《白露》一诗用笔厚重浑圆,草法标准规范。看了他的诗词,既了解了节气特色,又能规范草书写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中国书协副主席翟万益评价:赵学敏先生这首《白露》诗,不仅仅是以诗文形式描绘节气物候,而更重要的是用他长期锤炼的书法功底表现出这些诗文的意味来,这在诗书上无疑是一种创新。这首《白露》作品不但表现诗的意境,而且笔划结构尽量简洁准确,草书严格历来规范的草法,其用意显而易见,是为了让大众审美易识易读易理解,同样诗文也明晰生动,可以琅琅上口,但都严格符合律诗韵规。观看这幅《白露》作品,可以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其中,“落花有爱涵珍菓,飞雨无言孕米粮”,是可以用作对联的佳对。读赵学敏诗书,不禁常有惊句,也启迪我们对节气文化有新的认知。
著名评论家蒋力余评价:赵学敏先生《白露》一诗,诗书为一,辞翰双美,韵雅情高,新人耳目。赵学敏的胸次、学养、才情、技法,给诗美书佳这种高境界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其执着精神、精品意识,使其美学理想物化而成艺术佳品。
背景资料:
2017年8月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和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赵学敏先生自作24节气诗词和书法精品同台亮相,再一次引起书法界、诗词界、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一致认为,赵学敏先生已经成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坚定、最有情怀的推动者、传播者、文明使者,更是备受尊重、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开幕式
参观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合影
白露:迎来瓜果飘香、作物成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是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而且这时节,正是“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
但是此时,正当仲秋季节,气候却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和缓的秋风吹出了一片属于秋的颜色,露珠晶莹剔透、花木依然繁盛、瓜果飘香、稻海茫茫,正是黄金旅游季节。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有句谚语:“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露:大雁南飞燕子北回的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
二候玄鸟归:燕子春来秋去,自北方飞回南方。
三候群鸟养羞: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丰富多姿的风俗文化
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特别是民间风俗丰富多彩,富有人文情趣。
1、祭禹王
白露节气是中华民族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被渔民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我国渔区特别是太湖等地区,举行祭禹王的香会。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2、收取清露
古人常用露做饮料,《山海经》记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 古人认为露以秋季的为佳。《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长期以来,人们用清露洗眼睛,用清露制作眼药水。白露时节民间有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习俗,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3、喝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4、斗蟋蟀
蟋蟀,亦称促织,雄虫能鸣善斗,秋夜振翅发声,凄凉清脆,声音悦耳。在古代,江南地区一般在白露前后开始斗蟋蟀的游戏,到了重阳后停止,称之为秋兴,俗名斗赚绩。
5、打枣、吃龙眼
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用竹竿打枣用力要轻,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影响来年枣树产量,这种情况老人家称之为“打聋”。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的南方地区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有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我国南方地区,尤其福建,有“白露吃龙眼”习俗。
民间习俗还有很多,如:浙江温州过白露节、苏浙地区酿白露米酒、文成吃番薯、苏州吃鳗鱼等习俗。
白露:锻炼养生好时机白露过后,我国就真正进入了秋季,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场秋雨一场寒”。谚语也说道:“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这是在告诉人们,此时天气冷暖多变,特别是早晚更添几分凉意,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所以,白露养生应该记住以下四个秘诀:
1、早晚注意保暖
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提醒大家早、晚注意保暖,需要添加衣服。白露节气天气就进入典型的秋天,早晚温差大,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短衣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
2、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3、动静结合 调养心神
白露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
4、温水泡脚 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晚上用温水泡脚,可以补养肾气,驱除寒冷,促进新陈代谢,又利于睡眠。
责任编辑: 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