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18-10-28/1540724946465.mp3
【光小明的文艺茶座】范周:真正的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产品“走出去”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4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又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光明网:前不久结束的北京文创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作为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您认为本次大赛会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范周:第一,具有开创意义。北京文创大赛涉及到了20多个省市,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第二,让全国创新创意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北京文创大赛让很多城市、很多企业看到了其他城市和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使全国范围内创新创意资源得到了有效释放,也让城市和企业之间在文创领域的协同合作成为可能。
第三,挖掘并推广优秀的文创项目。北京文创大赛不但把优秀的文创项目选出来、晒出来,还把项目包装以后推广出去。
第四,提高文创项目和文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北京文创大赛组委会安排了足够的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介入,为文创项目和文创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帮助它们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五,使各行各业对文化创意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在北京文创大赛比赛期间,全国主流媒体对大赛进行了密集地宣传,使得各行各业对文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提高认识对文化产业发展尤其重要,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文创企业以外的其他传统领域的企业也要提高认识。人们只有在提高认识之后,才能吸取先进经验,对创新创意创业企业进行新的包装。
光明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您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范周:第一,各省市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文化产业放在应有的地位。第二,通过立法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有了法律保障以后,文化产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三,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才会有更多人关注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投身文化产业。第四,和其他领域融合。文化产业现在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然要和旅游、农业、建筑、工业制造等领域融合发展,通过融合提升自己,在提升中提高效益。第五,要推进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于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生产,另外一方面要有效生产;要精准,要能够满足老百姓真正的需求。供给主体的结构问题是关键问题,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以“互联网+文化”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拓宽文化产业业态。第六,做好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内的各个角落,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光明网: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如何同文化传播相结合,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范周:第一,做到知彼知己。文化产业要想实现走出去,知彼知己很重要,我们要充分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需求。
第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文化产品和国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相结合。
第三,重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舌尖上的中国》打开了国外了解中国美食的一扇窗口,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好评,其中语言的流畅转换功不可没。语言是了解一切文化最基础的工具,在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第四,做好非语言类的文化产品销售。很多非语言类文化产品如音乐、舞蹈、杂技等不用讲话都能看懂,很容易在国际上通行。真正的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产品“走出去”,如果文化产品进入到市场,进入到了消费环节,我们的文化精神自然而然地也就带出去了。
第五,了解文化传承和文化心理。了解一些国家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心理对实现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对一些国家国民心理上诉求和对我们文化的接受能力,以及一些心理因素导致的消费习惯要做好充分的估计。
监制: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