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2019-02-06 08:34来源:光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关于春节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今天就让我们在古诗文中学习了解春节传统民俗感受喜庆的节日气氛。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可能是关于春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首古诗了。在爆竹声中辞旧岁,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畅饮美酒,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也预示着新年一年充满了希望。

  《除夜雪》

  南宋陆游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常言说“瑞雪兆丰年”,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除夕之夜下雪寓意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在陆游看来,除夕的这场大雪是上天给予人们的礼物。他还来不及饮下半盏的屠苏酒,就已经在灯下飞速写着迎春的桃符了。

  关于春节的诗歌,十之八九都有关于屠苏和桃符的描述,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饮屠苏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饮屠苏酒的讲究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越年长的越后喝,以此希冀孩童快快长大,老人长命百岁。

  挂桃符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到了宋代,桃符已经由纸张代替桃木板,称之为“春联”或者“春贴纸”。

  守岁

  守岁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谓之“燃灯照岁”,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关于守岁,比较著名的古诗有北宋苏轼的《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诗文虽然是表达诗人回首往事,感叹岁月蹉跎的情感,但一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却也是除夕夜举家欢庆场面的真实写照。

  与东坡先生稍显落寞的情绪相比,南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则要更为愉悦: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除夕之夜夫妻二人围炉而坐把酒言欢,通宵守岁,好不快活。

  压岁

  压岁压岁压住邪祟。过年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在中国流传千年,但“压岁钱”最初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用意是镇恶驱邪。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压胜钱”。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清人吴曼云有诗云: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逐步向“钱”上过渡,给孩子买玩具食物、添置学习用品、理财投资……现代人往往纠结于压岁钱的多少,而忽略了它原本的文化内涵。一份美好的祝愿有时更能体现长辈的关心。

  拜年

  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过去拜年主要是指向长者叩头问安,恭贺新年。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手势学起来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

  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记住了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不断更新,电话短信,QQ微信,网络视频……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还记得除夕夜整晚被群发的拜年短信轰炸吗?

  老李发给老王的信息落款却是老杨,真尴尬!

 

  不过

  当新春的祝福变成了例行公事的转发,

  就连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也不能免俗: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看到满屋的拜帖,文征明也跟随了潮流写起了拜帖。在他看来,世人只是觉得这种方式过于简单,但并不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小知识

  拜年时间知多少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年俗的一些古诗和小知识。

【网络中国节·春节】品古诗知年俗 过大年有讲究

  祝大家新春愉快!

  (内容综合选编自网络 编辑整理:杨煜)

[ 位置: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