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名家话文化】苑利:北京文化应该沿着北京传统的延长线发展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名家话文化】苑利:北京文化应该沿着北京传统的延长线发展

来源:光明网2019-09-26 08: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话文化】

北京文化应该沿着北京传统的延长线发展

——访中国非遗研究第一人苑利

  作者:李莉

  苑利,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方会长。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民俗学与遗产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中国非遗保护启示录》等。主编《走进桃花源一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地之旅》、《民族遗产》、《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多部,是我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起步最早、研究成果最多的实力派学者之一。

  记者:作为一个民俗学家,您觉得传统文化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是怎么样的?

  苑利:传统文化太重要了,它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拿北京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北京的京味儿。一个城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对人类有独特的贡献、独特的表达、独特的认知。

【名家话文化】苑利:北京文化应该沿着北京传统的延长线发展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会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往各个方向全面发展。而是会沿着自己传统的延长线向前发展。因为它已经有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经验、品牌、习俗,如果忽然给它一个不熟悉的东西,那是很难发展好的。所以一个城市想获得发展,首先要保护它的传统资源,然后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新文化新技术。

  故宫文创为什么做得好?因为故宫藏品多,六朝古都的精品都在故宫,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说,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根源。一个城市有没有后劲,关键看传统文化保护得好不好。

  社会发展是进步的,但文化发展却不是简单的上升曲线,一些优秀文明的高峰不在当代而在古代。比如红木家具制作水平,现在肯定不如古代;再比如京剧,古代有400多出,现在不到100出;榫卯结构,历史上有200多种,现在传承人传承下来的只有20多种。

  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文化?我们的祖先用聪明才智把它们创造出来,如果我们把它丢了,太可惜了。遗产保护,是把国家的文脉保护下来。

  记者:您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民俗文化应该如何创新?

  苑利:传承和创新是不矛盾的,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传承是为创新提供资源和参考,创新是为传承提供新的展示方式。因为时代发展了,一些老的表现形式大家不喜欢了,可以做一些改进,让他们重新被认识、被接受。

  比如北京菜,历史上北京菜也是很有名的,有谭家菜,满汉全席,北京烤肉,白水羊头等等。但现在川菜粤菜等外来菜系已经把北京菜覆盖掉了,外地游客进北京很难体验北京的饮食文化。像北京菜这样的传统文化就可以努力创新,例如满汉全席里的传统点心,能不能像云南鲜花饼一样做成礼品?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但是我认为传承和创新要做好分工。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就是把老的东西保留下来。但经常有人说他们已经保护得不错了,传承人应该研究创新。结果该传承的没传承好,创新也做得四不像。所谓术业有专攻,传承人就应该安心做传承,创新的任务交给文创工作者去做。传承人传承的文化是源头之水,传承做好了,源头之水保护得好,以后你想做可乐,想做雪碧,想做红茶、绿茶都可以。但如果你让传承人去创新,相当于把源头之水做成了可乐,那以后你就什么都做不出来了。所以创新不能太急功近利。

  记者:从民俗学角度看,北京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

  苑利:北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品质、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我国其他城市。

  北京的燕京八绝,精美绝伦,为什么?因为北京历史上是六朝古都,全国最优秀的匠人和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这,故宫的造办处出了多少好东西?这是北京的底蕴和底气。北京成为中国首善之区,与它丰厚的文化遗产积累密不可分。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文化南北融合的气质尤为难得。这与北京的皇城地位和运河文化关系密切。北京城从建造开始就离不开运河,建紫禁城的的建筑工人就是沿着运河从南京来的。随着运河北上的除了工匠还有南方文化。北京吃烤鸭的习俗就是从南京传来的,北京同仁堂是宁波人开的,京剧是徽班进京后产生的。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东城区的非遗75%都跟南方文化有关。

  北京是首善之区,有足够的魅力,把全国最好的东西吸引到北京来。所以北京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承的是南北文化的精髓,意义尤其重大。

  记者:您觉得北京民俗文化的保护,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苑利:近十几年,北京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很大,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评选出了300多个非遗传承项目,和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全国性的非遗大展基本都在北京开展,因为北京有凝聚力、向心力。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我们的民俗文化随着城市发展,消失得非常快。任何一种民俗文化都需要生存空间。比如养鸽子的习俗,老北京常能看到的一幕景色就是夕阳西下,漫天晚霞,鸽群在空中盘旋,鸽哨声悠扬飘荡,老北京的感觉油然而生。但现在平房拆迁了,鸽子就没法养了,京味儿也越走越远。

  北京想留下自己的文化底蕴,留住能向世界证明北京文化地位的物证,首先要保护好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它们的生存空间,让北京有更多的烟火气、更多京味儿。这是政府在未来建设中要突出考虑的东西。保留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会跟法规产生一些冲突,这时候就要考虑得失,做出判断,是利大还是弊大。

  例如元宵节灯会,多年不举办,这样的做法对于传承文化传统是不合适的。再比如老北京的烤鸭是要用果木烤的,这才有水果的香味,但因为烧果木会产生一些烟尘,不符合环保要求,现在全部改成用德国电烤炉,原本的果木风味就没了。有没有可能留下两三家老字号,仍然允许使用果木制作烤鸭,把传统的饮食文化传承下来,给大家留一些老北京的记忆?还有牙雕,因为动物保护,不能再雕了,但能不能只保护几个手艺很好的老师傅。每年只给他们少数定量的原料,只用自然死亡的动物的牙齿行不行?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法规上给予一定的宽容,否则京味儿很难保留下来。

  记者:关于首都文化内涵,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您对哪个提法比较有感触?如何建设好它?

  苑利:蔡奇书记这四个内涵提得非常好,概括得很全面。从北京历史研究看,这四个文化也是北京的特色。我在做京杭大运河进京段课题的时候,也概括出几个文化:一是皇城文化,就是故宫及其周边的文化;第二是市井文化,包括南锣鼓巷,保留四合院的这一片;第三是红色文化,就是小红楼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当年鲁迅、李大钊在这里工作;第四是外交文化,因为当时各国领事馆都在正义路一带,那是运河的流经地。

  应该说真正能代表北京的不是皇城文化而是京味儿文化,皇上只有一个,百姓有几十万,皇家文化影响再大也大不过民俗。所以我觉得“京味儿文化”的提法非常好,北京应该努力打造京味儿文化,把京味儿找回来。

  我对北京的文化建设有几个建议:我做运河研究,发现运河与北京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希望政府能打通大运河最后几公里(东角门一一北河沿)实现水贯京城;

  去年我们研究北京农业遗产,整理出50项,发现其中75%是水果类,因为皇上必须吃本地新鲜的水果,这就造成了北京农业遗产的水果化。桃子、梨、杏、枣都有,很多都是受过“皇封”的。能否把这些被皇上“点赞”过的水果重新发展起来?通过北京农业遗产开发,提升京果品牌价值,实现北京农业的升级转型;

  文化传承需要让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所以我希望重整北京非遗游学资源,同时建议北京中小学设立小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加强对学生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 责编:廖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