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阳节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如今,我们应该如何过好重阳节?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单位应如何做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推广?值此佳节,光明网邀请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带我们一起了解正阳门里的重阳节。
重阳节:从祭祖文化到敬老文化
我国历来将重阳节作为与除夕、清明节和中元节并称的祭祖节日。重阳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原本是很重要的。民俗观念中,把一、三、五、七、九称为阳数,九作为阳数里面最大的数字,“重九”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日子。传承至今,九月初九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与其他节日相比,重阳节现在显得有点低调。每到儿童节、情人节,人们都过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重阳节就有些不温不火。 由此可见,我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初级阶段,更应该让大家认识重阳节的内涵。
古人除了在重阳节祭祖以外,还有一些丰富的节日活动,例如赏秋、登高、赏菊、吃螃蟹、饮菊花酒、插茱萸和吃重阳糕。中华民族很重视饮食文化,大家知道春节的饺子各地的包法是一样的,月饼虽然馅料不同,外形确是大致相同的,元宵和汤圆也是如此,但重阳糕没有规范的样子,这应该也是与节日的重要程度有关。
说到敬老,中华民族是非常注重敬老的。大家可以看到,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故宫两侧左手边是太庙、右手边是社稷坛,中华文明以左为上,这也说明祭祖是被放到首位的。因此,也更应该努力提高重阳节现有的社会地位。
一封家书沟通两代人情感
正阳门这两年围绕“登高”和“敬老”做了不少活动。今年10月7日,北京十二中初二的学生和家长们要和正阳门管理处一起举办“念亲恩•感心意•家书寄情”的活动。
这个活动去年也做过一次,就是让孩子们到台上去给家长念一封信,别看孩子们大多在家都任性娇气,上去以后念得特别感人,去年有位母亲当场就哭了。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要沟通两代、或是三代人之间的情感。今年,还加入了重阳古诗词朗诵、琵琶独奏、家长读回信和学生送礼物的环节,而且礼物一定要是孩子自己做的,希望孩子们能在过程中体会重阳的意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行业博物馆的责任和使命
重阳,有登高和敬老两大主题。
正阳门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天安门广场上最高的建筑。“前门楼子九丈九”,重阳登高选择正阳门是很合适的。
关于敬老,这其实是中年人、青年人和孩子们的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有一个很大的困境,就是老人说老人的,孩子说孩子的,大家对不上话。所以,像正阳门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场所,更应该注重如何迎接青少年,让孩子们在特有的环境下了解我国的文化传承。
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博物馆应该在四个方向上发力。第一,要连接历史与未来。文化重在传承,总说历史而不说未来,孩子们就会觉得这是“老八宝”接受不了。第二,要连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坐在围墙里面聊自己的事情,当孩子走出国门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完整的表述什么是中华文明。第三,是连接顶层设计和基层建设。现在中央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但是如何让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到文化自信,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第四,是连接老年人与青少年。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传承方式,就很容易在多重文明多元文化融合中失去自己、失去自信。
监制:张宁 廖慧
采访/文案:张璋
剪辑:刘洋
拍摄:张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