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名家话文化】许正龙:推进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 凸显新时代的北京文化张力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名家话文化】许正龙:推进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 凸显新时代的北京文化张力

来源:光明网2019-10-23 15: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话文化】

推进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 凸显新时代的北京文化张力

——专访清华大学许正龙教授

  作者:陆旅星

  许正龙,1963年生,江西上饶人。现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文学博士、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导、《学院雕塑》丛书执行主编、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意大利CASORIA博物馆、西班牙巴塞那CCACO和合之道雕塑公园、瑞典ARBOGA雕塑公园、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地永久收藏;出版专著《中式物语》《时空铭》《和合之道》《雕塑概论》《雕塑构造》等,曾获中国雕塑史论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指导学生多人多次获日本国际泷富士美术奖,获得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任千年虎阜•中式物语——中国虎丘雕塑大展艺术总监;任西班牙CCACO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学术主持,该项目获得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年度文化三大奖之最佳创意奖。

  记者:作为雕塑艺术方面的专家,现在您又从事雕塑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工作,您认为雕塑艺术和城市文化有着哪些方面的关联?

  许正龙:有时提及城市,乡村似乎是其对立的名词,但这里所说的城市文化,比如北京城市文化,区域范围上显然涵盖了密云、怀柔、房山、门头沟等远郊区县及乡村。

  《易经》里说:文化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某些方面如同“空气”,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空气”质量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也如此!文化能化育风骨,文化重在培育,影响在于营造,辐射特点是潜移默化。这是我对文化的理解。

【名家话文化】许正龙:推进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 凸显新时代的北京文化张力

  谈到雕塑艺术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关联,要回到学科特点上来说。雕塑,属于艺术门类之一,艺术是第二自然,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作为艺术中的一个大专业,雕塑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艺术门类中,雕塑因为专业特质,如:立体性、空间性、材料性、恒长性等,与城市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任何雕塑都是立体的,立体是由材料构成的,材料的立体势必占据空间,这些材料比如青铜和石材等的具体运用,相对恒久地占据空间。

  从中国到世界各地,如果去博物馆参观的话,最古老的展品往往都与雕塑相关。雕塑艺术记录人类城市发展变迁,在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其他类型事物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雕塑具有纪念的作用,比如城市中产生了方方面面的杰出人物或者发生了某些值得人们纪念的事件,以雕塑固化其形态或场景,永久彰显其纪念意义。二是美化城市的作用,以雕塑美化室内外环境,包括建筑周遭和器物空间等。如:建筑部件、园林道具、社区器具、交通设备等,在城市公共设施与物件中,雕塑皆可发挥作用,让人居环境更加文气与美好。三是标志性作用,此种作用体现,大到国家标志,小到商品徽章,大部分则是城市、行业及商家标志。每一部门要突出特点,要宣传推广,光靠语言文字不足以充分体现,用雕塑此种立体的、空间的、材料的、恒常的特质来展示,起到独特与鲜明的效果。

  记者:执教于清华美院,平时生活工作都在北京这个城市,您觉得北京的文化氛围特别之处在哪里,对您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又有何影响?

  许正龙: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是中国艺术学人心中的高地。我们这一代人对北京的向往,那是从小、从心里、从骨子里生出的真切向往。我是1988年考上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硕士研究生,从江西南昌来到北京城的。

  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日常,我所体会到的北京文化氛围特别之处就在于“两都”,即古都和首都。

  古都,就是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北京,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人文古迹都颇为丰富,燕山山脉、周口店遗址、长城、宫殿、园林、牌楼、四合院……这些自然与人文遗迹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都,作为当代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里,各种研究推展机构众多,集中了全国最高质量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学、研究院、新闻传播、宣传出版等文化教育机构,可以说国内没有哪个城市在此方面可与北京比肩。

  作为古都的北京,让我们读懂城市,衔接民族的历史;作为首都的北京,让我们对接世界,展示国家的魅力。所以古都和首都,一是时间上的城市概念,另一是空间上的城市概念。北京的时空格局有一种挡不住的文化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其中也包括我这样的求学者。这两点对我的创作追求和理论研究必然有影响。一方面,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要深究中国传统诗性艺术渊源,梳理历史流变的雕塑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创作与研究要面向世界,和国际当代文化产生关联。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着力让融合再生后的中国当代雕塑文化服务于社会大众,也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去,如:展览、创作营、研讨会、交流讲学等,推广至更大的国际受众群体之中。

  在雕塑和公共艺术领域,我说“中式物语”,走“和合之道”,就是“衔接历史、面向国际”的具体实践。去年夏天,在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高迪,我们团队与西班牙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合作做了两个活动,一是“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随后组建了巴塞那CCACO和合之道国际雕塑公园,今年春节左右,此项目获得了西班牙莱昂-卡斯蒂纳文化创意奖;二是十月在高迪博物馆举办了“中式物语”艺术研究展,我们的雕塑作品与高迪艺术同展,我用西班牙农具做的作品《唐吉诃德的马》被主办方摆在原本陈列高迪大师所用沙发的位置。开幕当天,高迪博物馆特意为本次活动升起了五星红旗,获得如此认可和肯定,让我特别激动。近180年以来,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中国,现在中国当代文化也在逐渐影响西方,我深感文化自信,努力是值得的,这也与“两都”对我的影响密不可分。

  记者:北京历史上有没有过雕塑艺术辉煌的时代?

  许正龙:回顾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史,北京历史上的雕塑辉煌更多体现在建筑雕塑和器物雕塑方面。元明清时代,建筑及器物上有诸多雕塑作品,如:居庸关浮雕、故宫琉璃雕塑、北海九龙壁、华表牌楼等等,皇家园林和民间四合院中皆有好作品,大量的家具、器物上更有许多好东西,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辉煌篇章。

  记者:都说城市雕塑代表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形象,比如自由女神像之于纽约,《大卫》之于佛罗伦萨,小美人鱼之于哥本哈根……都着其特殊的意义,那么您觉得哪座雕塑最能凸现北京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呢?

  许正龙:首先,“城市雕塑”一词,以前在国内用得比较多,在现行国际专业领域并不太用,常说的有景观雕塑、环境雕塑,或者说雕塑与公共艺术。

  确实,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标志性雕塑,凸显所属城市的形象与气质。比如罗马的《母狼》、布鲁塞尔的《于连》、华沙的《美人鱼》、纽约的《自由女神》、里约日内卢的《基督》、新加坡的《鱼尾狮》、平壤的《千里马》、广州的《五羊》、兰州的《黄河母亲》等都是代表,有些城市标志性雕塑还不止一座。标志性雕塑并不是你想让它成为城标,它就一定有标志性的,需经时间历练,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像哥本哈根市,原本已有一个以建城史话为主题的城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们似乎更喜欢反映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后者倒是成了哥本哈根甚至丹麦的标志。如此看来,雕塑能否成为城市标志和建设者的初衷并不划等号。除此之外,有些城市也会以建筑为代表,如巴黎有凯旋门与埃菲尔铁塔、上海有东方明珠等。北京的标志,现在来看,常被提到的还是天安门、华表,还有长城、天坛等。

  记者:北京正在着力进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您认为雕塑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她现存的城市雕塑能否让人很容易就领略到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

  许正龙:从业这么多年来,我去过不少国家,各国首都都颇为重视雕塑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雕塑在城市文化表达中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欧美各国,雕塑一直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好雕塑让人印象深刻而流连忘返,对城市文化与市民生活意义重大。

  首先,大国显于文化张力。国际社会学家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中国目前是世界经济的驱动机之一,处于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北京作为首都也是国际大都市之一,目前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显然离不了雕塑。因为艺术可以突破语言障碍,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共通语言。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受到时间限制,文学小说等有语言文字的障碍,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全方位的立体,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能替代的作用。大理石、花岗岩、青铜、不锈钢等坚固材料决定了雕塑本体的空间体量性与时间永久性,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作品蕴含独特追求的文化内质,此种内质显现与民族文化基因有关联,符合国际时代潮流,凝聚成新的艺术面貌而定会辐射四方。运用好雕塑与公共艺术,会产生深刻的城市影响,进而拥有特殊的城市地位。

  其次,雕塑凝固历史流变。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开展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其步伐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中留下了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农展馆、军事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里外的雕塑、纪念堂雕塑、长安街沿线雕塑、卢沟桥抗战雕塑,还有数个以雕塑为特色的公园等。这是中国现代雕塑发展路线图的缩影,北京城现存的雕塑作品犹如一本本立体的画卷,让人跨越时空,去阅读和品味历史,领略到特定历史的文化流变。

  记者:受西方艺术理论影响的雕塑艺术,在我国发展时候面临什么困难,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或扶持?

  许正龙:客观地说,正因有西方艺术理论才有“雕塑”一词及其后来的学院雕塑教育。中国古代固然一直存在雕塑,不过雕与塑是分开的,雕刻和塑造,不属一个专业门类。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开拓者林风眠、徐悲鸿、李叔同等都曾留学西方或是东洋,引进西式艺术教育理念,包括“雕塑”这一概念名称。艺术教学模式迥异于原有的传统作坊,非是师徒传承制,由此开创了新的教育机制,到现在算起来也有近百年了。

  现在面临的难题首要是如何让社会人理解雕塑,尊重雕塑职业。说到此话题颇为沉重,如前所说,古代中国没有“雕塑”一词,不过雕塑形态早已存在,做雕塑的都是匠人。艺术功能上主要是为宗教与祭祀服务,在日常器物上也有普遍应用。“雕”与“塑”原属两种职业,彼此不太相干,“雕”或“塑”者并不知晓其所从事的是西方人通常认为的伟大职业。从成语“雕虫小技“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此行的态度。传统文人向来推崇“诗书画印”或是“琴棋书画”,不屑于此类劳心劳力的活儿,民间“雕工塑匠”社会地位低下,世人也就难以合一知晓作者及作品了,此与西方社会认知恰恰相反,那里的雕塑与雕塑家总是显眼突出的。

  其实这种歧视劳作的局面也不是自古就有,春秋时期的鲁班,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能工巧匠,尊称其为“百工始祖”; 战国末期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也一直被传颂至今。后来,社会鄙视“流血出汗”的行业,人们逐渐忽视了“工匠”的重要性,淡忘了其等姓名。现在提问,金水桥是谁设计的?卢沟桥及其雕刻是谁建的?恐怕没几人能说得出!发明创造与工程建设者不被重视,雕塑人只是其中之一,工匠们沦为社会底层,在某些方面造成了全社会的落后挨打局面。曾经有一博物馆专家与我提及,不少博物馆展品分类没有雕塑这一类别,在西方艺术史里,雕塑始终是个大门类。所以,当今大众要广泛了解与深刻理解雕塑作品,尊重雕塑家及其事业,媒体也应在多方面大力宣传雕塑艺术。

  最近几年,此方面的情形略有好转,国家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陆续播出,让人们对手工劳作开始重视起来了。我们还应在各类院校加强美育普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国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完善学术化的建设运行机制,着力发挥雕塑的艺术审美功能。雕塑属于艺术范畴,艺术永恒而无限丰富,作品讲究原创性。原创性是指艺术创作要面对艺术发展史,体现出其独特魅力所在,如此才会具备应有的学术价值。雕塑的文化体现是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是其中重要方面,艺术作品主要是审美功能,雕塑还有较其他艺术类型更多的实用功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与应用雕塑的纪念性、美化性和标志性。怎么运用要看所处环境,尤其是室外公共空间的雕塑更应协调周边环境与适应具体功能,在纪念园定要强化雕塑的教育功能,在公园更多是休闲、娱乐体现,在街区则是发挥美化作用。城市空间很大,区域功能划分也不同,在本该严肃的地方摆上轻松活泼的作品显然不合适,反之也不行,不是什么雕塑都能随意放置的,必须有严谨的学术判断与专业分析。

  我们北京在建设文化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步推进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在政策、法规等方面希望能够考虑到雕塑与公共艺术的专业特性。一个建议是在城市建设的各级规划管理部门中,设立由学术专家构成的雕塑与公共艺术委员会,作为常设性的专业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城市的文化建设者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在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方面取得相应经验。国外一些发达城市皆设有公共艺术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研究定位城市艺术,审定艺术作品的选择材料、多少高度、摆放位置等专业细节和具体问题。据我所知,许多城市的公共艺术委员会有相应的职责权利规范,在选作选址、改进与拓展城市形象等决策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冀望首都北京在此方面迈开更大步伐,大力吸取城市文化管理的国际先进理念和国内城市积累的相应经验。

  记者:蔡奇书记提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四方面重点,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您觉得雕塑艺术如何表现这些文化内涵?

  许正龙:我们应该了解的是,雕塑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型,它是一门全方位的艺术。雕塑本体有圆雕与浮雕,涉及诸多材料,应用颇多区域,维持时间恒久。对于蔡奇书记提出的四个文化,用雕塑艺术均能擅长表现。关键是艺术家及其作品要美化空间、文化民众,出载入史册的精品力作。我写过多篇文章,也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城市中的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是广大市民的共有文化财富,要拓展雕塑应用的艺术本质特性,树立专家的学术权威性,以博物馆收藏意识来建立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让城市空间真正成为露天艺术博物馆,使社区环境成为时代文化的百花园。

  建设使城市变大,文化建设才使城市变得伟大!雕塑与公共艺术建设业已提上议程,艺术应用于城市空间,服务社会与大众,里面大有文章可作。北京作为中国首善之区,是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期盼北京早日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文化中心城市。

[ 责编:廖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