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话文化】
文化建设需要全民参与
——北京九三书画院执行院长刘永泰访谈
作者:秦俭
刘永泰,曾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秘书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观察》杂志编委,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特邀建议人,并获得北京市委突出贡献奖。现任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北京九三书画院执行院长。曾独立校点《全宋诗•夏竦(文庄集)》,与人共同整理校点《词系》,在国内多种刊物发表《论晁补之词》等文章。
记者:国家对北京四个定位之一是“全国文化中心”。您如何理解“全国文化中心”这个概念?
刘永泰:我非常赞同把“文化中心”作为北京四个定位之一。在文化资源方面,北京得天独厚,独一无二。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不是故宫、圆明园呢、颐和园这样的古建筑多,或者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这样的文化空间多,就可以成为文化中心,而是须要达到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思想理念能够引领风气之先、影响社会潮流;文化走在时代最前列,犹如旗帜般引领时代——哪个城市能做到这些,哪个城市就是历史选择的文化中心。我们回过头想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什么叫新文化运动?就是不同于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新思潮,比如科学与民主,德先生与赛先生。这股新思潮把当时的中国人从腐朽僵化的封建文化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思想解放。
第二,文化最终是作用在人身上的。城市文化,说到底是由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决定的。只有当北京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和地区时,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颐和园故宫北海,是历史遗存。这些由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为人服务的,只有一代代人不断的学习、成长、提高,才能够继承中华文明中优秀的传统文化。
因此,北京建设为全国文化中心,首先著名文化工作者对文化发展的方向,乃至于社会发展的方向要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其次,全体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我们要靠党的领导,遵循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路线、方针和指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在主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大家广泛讨论研究,兼收并蓄,不断完善社会文明进程,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建设我们自己的、富于特色的新文化,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记者:对于北京的文化建设工作,您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刘永泰:既然文化的重点在人,就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优质精神产品去引导民众,这需要长期踏实的努力。而家庭是非常好的切入点,毕竟,人在家庭生活中更容易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这里有一个很具体的抓手,就是组织家风家训的编写。
传统文化注重家族教育,很多座右铭似的家风家训被整理出来,作为教育后代的基本规范。虽然现代社会以小家庭为主,家族概念已经淡化,但家庭毕竟还是支撑起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
假如我们能动员每家每户都来整理和归纳有营养、正能量的家风家训,把家庭之中最珍贵的品质用最朴实的话概括、记录下来,并作为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作为教育下一代的有力教材,那么家庭成员就会自然而然受到熏陶,从而在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方面对自己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通过家庭教育守住底线,在此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和适应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以清新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丰富自己,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北京人,就是全国文化中心的合格组成者。当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具备这样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家庭就会走向和谐;而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文化中心的建设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不只是少数文化精英的责任,而是关乎所有北京市民。先进文化的引领性是有根的,不会凭空而来。我们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动员所有居民参与进来,提升整体文化环境,在此基础上,鼓励文化精英引领思想潮流,再通过全民讨论跟进,推动社会进步,引领风气之先,并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中,将北京建设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文化中心。
记者:在北京文化建设工作中,九三学社这样的民主党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刘永泰:为了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九三学社有专门的“文化委员会”,针对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刘忠范主委提出了“文化北京专项行动”,得到了统战部和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长期以来,汇聚了众多高级知识分子的九三学社,一直承担着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能,包括科技助农,帮助远郊山村发展经济。其中的品牌性工作“三谷一棚”,包括在昌平黑山寨村“延寿谷“指导村民在栗子树下种栗蘑;在门头沟清水镇黄安坨村“养生谷“为村民提供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果品烘干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在房山周口店镇泗马沟村”药王谷“,指导村民种中药材做药膳,在密云区巨各庄镇后焦家坞利用大棚引种原味西红柿等等。
今年,我负责的北京九三书画院也将参与到以上工作中去,一方面,九三学社的画家要去现场写生,把最有九三特色和科技特色的村容村貌画成国画,书法家每人都要写一首相关主题的原创自作诗。另一方面,我们与当地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动员村民写家风家训,经由书画家整理之后,再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村民去悬挂张贴,让每家每户都能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
记者: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实现文化输出?
刘永泰:随着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如果我们想进一步的,在不引起抵触情绪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扩大影响力,就要着重考虑文化融合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文化输出是理念和价值观的输出,我们须要在这方面占据一个令人信服的制高点,起到引领世界潮流的作用;这就像我刚才说的,北京要建成全国文化中心就要具备引领作用一样。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能否经得住时代检验,能否引领全人类的文明进程,是文化能否有效输出的决定性因素。理念和价值观立得住,手段就是有价值的;立不住,你的文化形式也很难让人接受。
如果我们能站在全人类共通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为了建设一个和谐幸福的地球家园,朝着共同的发展方向努力,那么我们通过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文化理念,就比较容易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我们的表达手段也会随之被接受和认可,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