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来源:光明网2019-11-29 1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话文化】

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专访北京画院画家谢永增

  作者:陆旅星

  谢永增,1961年生,河北深县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曾获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大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铜奖、优秀作品奖等奖项,作品被多个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出版多部画集。

  记者:作为北京画院的知名画家,您觉得北京最吸引您的是哪些方面?

  谢永增:北京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她的文化氛围。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种形态文化在此聚集,所以北京的文化概念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再加之厚重的历史积淀,使这座城市形成了别处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地,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有谁不向往呢!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就我个人而言,2002年从河北衡水调到北京画院工作时已到不惑之年,对北京的认知与在此实际居住时间相比不成正比,某些方面的认知局限性很大。但就个人综合发展来说,北京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我所工作的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家级画院,那是画家向往的艺术殿堂,走进来就等同于迈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我调进以后,明显感觉与在衡水不一样,视野开阔了,自我要求更高了,这让我的创作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仅如此,在画院工作也接触了很多以前不可能接触到的画界前辈,他们的为人和他们的作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促进我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大的方面看,北京是全国的首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一直特别重要。这里不仅人才聚集,而且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信息占据着各种媒体的空间,尤其是美术界,大大小小的展览,每天都有几十个。这种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是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

  记者: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您觉得北京的发展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哪些政策方面的支持?

  谢永增:在我看来,北京的一些人才引进政策既吸引人才又浪费了人才。就美术界来说,一方面,大家都渴望到北京工作学习,感受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许多来北京的都是行业翘楚,被挖到了北京,造成地方美术领头羊的缺失,影响了各地艺术的发展,但很多从各地集中到北京的创作人员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北京文化资源和人才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一些文化活动扎堆。最明显的是,外地画家做展览都要以在北京办展为荣。但到底有多少人会去看这些展览呢?北京每天要开大大小小几十个展览,去现场参观的人数可能还没有展厅里挂出作品多。北京人口虽多,但并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多时间流连于展馆,再说展出的作品中优秀作品的比例也并不高。艺术创作不是工业产品,优秀的作品永远不会扎堆出现,扎堆现象其实是浪费了很多资源。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应有其作为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艺术家不能只在北京这个圈子里活动,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北京的艺术家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影响全国各地文化氛围的营造。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记者:文化中心应该具有辐射周边的能力,那么对于北京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您有没有什么切身体会?

  谢永增:关于文化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我的切身感受应该说非常深刻。作为北京画院的画家,在山西吕梁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我今年在吕梁临县孙家沟设立了“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同时展出了我工作室几十位画家的200多幅作品。这次的尝试,可以说是我在北京积累多年后回馈社会的一种实践方式,也是北京文化资源下沉到吕梁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件事的缘起要从我20多岁说起。那时我基本每年都去吕梁写生,对那一带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2018年写生的时候,临县一个叫孙家沟的村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整个村子依山傍水,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在那里写生,内心十分宁静,给了我不少灵感。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在孙家沟建一个艺术馆应该不错。说来也巧,正好他们县里的领导去孙家沟调研,我们一拍即合,达成了在孙家沟设立艺术馆的意向。通过半年多的筹备,今年7月7日,“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正式开馆了。这个馆作为我工作室写生创作的基地,同时也算是吕梁写生专题的展馆。艺术馆馆址过去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园,面积非常大。当地政府出面做工作,把这个院子的住户搬迁了出去,整体用作艺术馆。开馆时去的人很多,现场气氛很是热烈,开馆以来的几个月,社会反响非常好,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孙家沟建这个艺术馆,最初的想法就是在哪儿画就在哪儿展,让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到我们画的他们的家。特别是那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场景,是他们每天一抬头就看到的,让村民们感受到原来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入画。以前觉得老百姓不喜欢艺术,现在知道其实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艺术,当真正面对艺术时,发现他们原来也是那么喜欢艺术,而且能看懂艺术。他们反反复复地来看,带着家人、亲戚朋友来看,路过看,特意安排时间看,不错过任何机会。好多乡亲原来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美,通过我们的作品,他们开始珍惜家乡的山山水水,学会了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当然,他们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艺术馆。吕梁市的艺术单位也前来助阵,前不久,吕梁美术馆等四家单位在孙家沟挂牌成立写生基地,作为他们的培训教育中心。孙家沟人也行动起来,成立了写生服务中心,孙家沟写生基地已经名声在外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初衷,“用艺术点亮乡村”就是要给孙家沟的父老乡亲带来实惠。临县现在还不富裕,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建这个馆,临县政府拿出了建馆所需要的资金,就是想通过艺术馆的运作,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带动一下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让这个村子能摆脱贫困。孙家沟这个本地化的艺术馆完全可以一馆多用,比如可以用作会议接待、文化交流,也可以接纳美术院校的写生。现在有村民联合起来,把村里现有的旧窑洞改造了一下,安装上卫生间和wifi,能同时接待300人写生,住宿、吃饭、洗澡这些过去没有的生活设施都解决了,很快就有团队来到这里写生、旅游,对现在孙家沟的环境很满意。原本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有的也返回了家乡,因为他们看到家乡有了发展的机会和动力。所以,通过艺术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让孙家沟这个原本靠天吃饭的村庄率先走出贫困出现了转机。

  通过这件事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具有生命力。“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不仅让我们的作品深深地扎根在吕梁山上,还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引领当地百姓感受艺术之美,带动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

【名家话文化】谢永增:重视北京文化对乡村的辐射作用

  记者:文化建设确实是一个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对于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谢永增: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在我看,起码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广义的,就是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应辐射到全国;二是狭义的,在北京及其周边进行尝试性的文化建设,总结出成熟的运行模式后再向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推广。

  先说在北京及其周边进行尝试性的文化建设问题。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自身建设十分重要。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传统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很多被现代元素给冲淡了。我们在山西临县孙家沟建的艺术馆,让老窑洞生发出时代气息,实际上就是一种保护措施。自从我们在那建馆后,当地政府和百姓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当地的老百姓太缺少基本的审美,只追求整齐划一,把墙都刷新了,小土路都修得整整齐齐,原来的韵味一下子就没了。后在我们的指导下又恢复了原样,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真正改造的是内部设施,注重提升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基本生活条件,方便大家过来写生、休闲、度假。之所以中间发生这么一段插曲,就是因为当地老百姓对于好看不好看的标准没有认识到位。如果从小就给他们培养一种审美的意识,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其实,这样的尝试过程最适合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来做。在北京及其周边尝试成功后,将其成熟模式向全国推广,避免各地随意开发保护,因为浪费人力物力不说,关键是破坏了古建筑难以复原。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句话,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到全国。“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应该说既是北京文化的辐射又是北京文化的推广,虽然是由城市到了乡村,其本质还是传播艺术。所以我把我的这个探索性经验介绍出来,就是希望北京文化建设要高屋建瓴,突破“北京城”的界限而统揽全国,出台一系列文化建设政策,把过于集中的文化资源放到需要的地方去,哪里有需求就在哪儿建场馆,这样一来画家也好,别的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也好,就可以把自己最好的艺术作品呈现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 责编:廖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都机场海关服务国际快件企业

  • 湖南常宁:茶香四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03-19 10:41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03-19 10:41
3月16日,北京,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4日,中国国际羽毛球大师赛在江西瑞昌揭幕。
2023-03-15 10:08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03-14 10:06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2023-03-10 09:47
2023年3月9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索道维护人员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在天子山索道联合开展索道高空救援模拟演练
2023-03-10 10:09
2023年3月9日,为期三天的广州文交会在广交会展馆D区举行。广州文交会以“文化的广交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轴,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等亮点。
2023-03-10 10:05
3月7日,“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237位画家的237件作品,将持续至4月9日。此次展览是2023年苏州美术馆农历年后举办的首次展览。
2023-03-08 11:25
惊蛰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春茶已进入全面采摘期,侗乡茶农抢抓时节,采摘、加工早春茶。茶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三江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3-03-07 10:12
202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许多集邮爱好者来到"雷锋邮局"选购纪念邮品。
2023-03-06 10:45
2023年3月4日,在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市民广场,志愿者为市民缝纫衣服。
2023-03-05 09:57
2023年3月3日,一艘货轮航行在杏花映衬下的长江重庆巫山段水域。随着气温的回升,长江三峡巫峡两岸,杏花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船行其间,如在画中。
2023-03-04 10:01
2023年3月3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广场的停车楼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54.18万度电,光伏发电二氧化碳年减排量达1537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3-03-04 10:01
2023年2月28日傍晚,山东荣成爱伦湾海洋牧场,机动船拖着舢板披着晚霞驶向沿海码头,构成海上田园夕阳牧归图
2023-03-01 10:14
2023年2月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盛开的油菜花海与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2023-02-28 10:00
2023年2月26日,上海人民广场 人们在诗画里踏春乐休闲,草青树绿,鸟语花香,春日融融,俨然都市桃花源的美景。
2023-02-27 11:16
2023年2月24日至27日,山西省第十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健康与社会照护、中职组医学检验技术赛项,在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举行。
2023-02-27 11: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