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名家话文化】杨晓华:在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基点上发展首都文化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名家话文化】杨晓华:在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基点上发展首都文化

来源:光明网2019-12-27 16: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话文化】

  在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基点上发展首都文化

  ——专访中国文化报社周刊中心主任杨晓华

  郑芋

  杨晓华,中国文化报周刊中心主任,批评家、诗人、文化学者。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论人才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中共文化政策演变史、马克思主义美学及西方政治思潮。

【名家话文化】杨晓华:在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基点上发展首都文化

  记者:您到北京多少年了?北京的文化在您的工作生活中都给予您怎样的滋养?有哪些关联?

  杨晓华:我在北京学习、工作已经19年了。在我的感觉中,北京文化分为北京地域文化,即所谓京味文化和具有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和特性的首都文化两大部分,两部分之间既有历史的关联,也有根本的区别,不能互相混淆,更不能互相替代。就我本人而言,具有浓郁特色的京味文化,和其他任何地方的区域文化一样,具有新奇、有趣的特征,是日常生活和文化消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在北京的生活中也不免时时浸润其中。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感受北京文化,更多关心的是首都文化的部分,无论是价值范畴,还是其制度规范,还是其符号和载体,尤其是作为文化最活跃部分的人,我的观察和体会都非常广泛。一个个体在时代的大潮中和在历史时空中的存在感是渺小的,然而时代的光影和轮廓,总是通过每个个体去呈现的。

  在我看来,我所受的滋养应该包含以下方面:一是,社会人格的高度强化。在北京你跟随时间的凝驻,越来越感到时代之轮的驱动或者挤压,你可以感受强大的国家性行为和时代公共性事物的推动和覆盖;二是,现代性存在的积聚和焦灼。北京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是处于猛烈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都市,这种无孔不入的现代性生活,把你带入精细的精神生活——北京为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人打开的感受维度都是丰富多样的,生命感在这里得到空前强化或者震撼;三是文化的巨大流动和深厚包覆。北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负载,又是一个民族文化意志最为强烈的心脏地带,文化的场域在这里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尺度构造,文化的脉动在这里也尤为强劲,每个人的生活都面临这种文化的浸润和冲击,这种生活本身是文化的。

  记者:当前人民群众有对文化生活有新的期待,新的需求,除了政府和一些文化艺术机构送文化,可能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养文化 。您谈谈文化怎么“养”?

  杨晓华:文化是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需要漫长的淘漉和择汰,需要沉淀和发酵。在目前情况下,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大规模的硬件设施的支持,各种文化载体和空间,也空前丰富。但是,正如十九大对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所指出的,我们应该在“美好”这样的层面上,来反观和审视我们的文化建设全局。这里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我们在对文化工作的理解上存在窄化和部门化思维,把大量应该属于文化关注和处理的任务,长期放任自流,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公众舆论又过于宽泛地理解文化,使得文化工作陷入大而无当的空洞化状态。这两个偏向都有消极影响。我的观点是,文化的核心是一整套自洽的价值观,因此文化工作可以有各种抓手和依托,但是最终衡量的标准是文化价值观是否有效地进入人们的精神感受,并不断内化和提升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另外一方面,文化的载体和规则体系,是需要明确的社会建构,并动员广泛社会主体参与的。国家正在推动的遗产保护体系、国家文化公园等建设,就是给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托,为文化的不断积累和凝结提供空间,也提供机制。

  文化最终的主体是人,人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创造最活跃的发动者。文化的积淀,说到底是每一个个体文化素养、文化人格和文化创造力的提升。这种提升的本质是人在世界中比较级的真善美的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文化的生命远远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局限,体现出个体、家族、团体、社会、国家的共通性和传承性。因此,对那些高密度地凝结了前人创造、随着时光流逝有可能损坏、腐蚀和消亡的东西,我们更应该珍视和爱护。要懂得尊重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而建造的家园、制作的物品;懂得遵守体现社会公众意志的法律、规则和程序;懂得认真对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思考和依靠这些思考所得出的恰当的结论;懂得尊重人们通过哲学、艺术、宗教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存在,每一代人也不仅仅为自己而存在。每一代人都处在古往今来的文化链条之中,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后代准备更充裕的条件、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开拓更宽广的空间。只有对未来充满期待和瞩望,才能充满深情地投入工作,妥善处理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成为受下一代人尊重的前人。

  记者:您认为如何展现大国首都的文化活力和魅力?

  杨晓华:首都北京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多维的时空交点上。在中华民族追赶世界潮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北京作为首善之区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北京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其兴旺发达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建设一个既集成了以往人类文明伟大成就,又包含了巨大的历史创造,因此可以代表人类社会在新阶段文明成果的超级大都市,这将是光辉无比的社会实践。领导和推动这样一个伟大的递进式的创造性实践,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创造的关键是人才。没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的保障,要推持续的创造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从人才强国,人才强市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政策法规、管理服务、教育交流,培养人的创造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发挥人的创造力,为人的创造成果的应用提供舞台和空间,造成一个连绵不绝的人才荟萃,人才涌流的局面,为各方面的创造性实践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不仅如此,因为我们要以全球的视野,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来进行伟大的创造,我们就必须胸怀世界,海纳百川,吸引、吸纳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家、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来中国,来北京贡献他们的才华和思想,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一个创造人类新文明的都市,必须是真正国际化的,绝不仅仅是旅游意义上的,而是科技和文化交流、融合、创新、生成意义上的大都市。

  记者:如何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追求文化的创新?

  杨晓华:北京文化的使命和核心是创造,不是简单的单维度的事物创造,而是文明型的系统创造。

  创造新文明,绝不是GDP的排序问题,也不仅仅是国民生活的的富裕问题,而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艺术等一切关系到国民生产和生活的方面,赋予更高的价值追求,探索更合理的发展道路,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手段,产生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让国民享受到更真实而普遍的幸福,从而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创造新文明,关键在于创新,越是要创造伟大的文明,越是要进行全面的、重大的、深刻的、持久的创新。

  新是相对于旧的,创新是在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上层楼,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所以我们必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熔古铸今,融通东西,批判继承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推动创新提供物质支持,思想来源和精神动力。中华文明,是中国人在五千年历史中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主要凭借和基本特征。实践证明,中华文明,无论是凝固态还是活态,无论是器用还是思想,仍然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丰富的借鉴。

  记者:对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有何建议?

  杨晓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不仅仅是供全国人享受文化成果的地方,它应该首先是全国人民的文化创造。

  在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的观念源远流长,国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和每个人之间有着近乎血缘的亲情关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从伦理上说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国民的个人修养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在西方文化中,国家就是“城邦”、“帝国”、“民族国家”,是依靠暴力或者契约建立起来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维护,与中国的国家观念相比较,具有更多理性选择的成分。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国家、首都包含着更多的文化动力和情感维系。我们应该批判地,从这种文化和政治观念中汲取力量,服务于我们建设新北京的光荣事业。

  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不是抽象的。在当前,应该体现为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堕落,中国人民饱受内外欺凌和压迫。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力量不断探索拯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族解放的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出迷雾,走向胜利。从国内战争到解放战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片面地学习苏联,到实行改革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历经曲折,但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在二十一世纪呈现出更加蓬勃向上的力量。因此北京作为文化中心,要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点上,团结和凝聚整个民族。

  记者:请您谈谈对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看法?

  杨晓华:北京作为历史之都的历史,不是北京城的历史,是从五千年辉煌文化中孕育出的人民政权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核心和基地,是民族魂魄的心脏和肝胆所在。

  红色文化最大的硕果就是人民政权的诞生。但是红色文化并没有就此结束,人民政权的更光辉的历史使命还在前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这一使命下一阶段的最精到的概括。但是民族复兴,也只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

  两外两个我谈得已经较多。我想特别强调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中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厚德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 “天行健,君子以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广袤的大地,承载万物,生育万物,具有崇高的品质,应该为君子所效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中国人认为厚德是自然界的大道至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君子应该以宽广的胸怀爱护和支持万事万物。首都人民就是要以这样淳厚的精神待人待物,使首都北京成为一切有创造力的人的奋斗乐土,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发展壮大的热土。

  从创造新文明的需要出发,厚德还应该蕴含道德追求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我们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人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五湖四海,东西南北的人在这里集聚、交流、碰撞、合作、融和,在这一非凡的历史进程中,善良、质朴、勤劳、诚信、谦虚、乐观、自强、团结、助人等传统美德必然会广泛、深刻地体现在生产生活中,作为优秀的精神因子,在首都北京的大熔炉中,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迸发出更加伟大的力量,并达到新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这既是创造新文明的实践的需要,也是这种实践的必然成果,构成社会主义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