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玉渊潭是北京市区的著名风景区,因周围种植了大量樱花树,每年春季玉渊潭公园都举办一次樱花节,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观赏。秋季钓鱼台东墙外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成为路边难得的美景,大量摄影爱好者远远赶来拍照留念。
玉渊潭是北京旧城西墙外的一片自然水域,古高粱河曾流经而过,是永定河故道的遗迹。玉渊潭水面宽阔,四周柳堤环绕,植被丰富,水禽鸣啼,清泉外涌,环境非常优越,因此很早就成为人们踏青休闲的好地方。早在金代,章宗完颜璟即曾到此游幸。而金代的诗人王郁索性隐居于玉渊潭一带,在这里潜心著述,元好问的好友李钦叔过钓鱼台,见其诗文后大为赞赏。到了元代则有丁氏于此建丁氏园池,一些文人常在这里聚会相互唱和。据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元丞相亷希宪也曾在这里建别墅,因绕池植柳数百株,故取名万柳堂。万柳堂是著名的私家园林,周围还建有匏瓜亭、南野亭、玩芳亭等景物。但万柳堂到底在哪里?史籍所载相互抵牾,《帝京景物略》卷三则说在右安门外草桥一带,所以万柳堂在玉渊潭仅为一说。明代,万历时期的李皇亲也在玉渊潭修有别墅。李皇亲名叫李伟,通州漷县人,他的女儿李氏15岁入宫,侍奉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隆庆皇帝,并为其生养了万历皇帝,论起来李伟还是万历皇帝的亲老爷。明以后玉渊潭的水源逐渐减少,为了扩充水源,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扩大了湖区,将玉泉山、香山的泉水引入。第二年在湖东岸修建台座,这就是清代的钓鱼台。乾隆皇帝还在西侧大门门额上亲自题写了钓鱼台匾额。台周修建了望海楼、养源斋、潇碧轩等建筑,成为皇家的休闲活动场所。现钓鱼台与养源斋都已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了保护。
玉渊潭与钓鱼台都是北京很响亮的地名,但钓鱼台的得名要比玉渊潭早,名气也比玉渊潭大得多。钓鱼台之所以能蜚声全国,关键原因是1959年在这里修建了钓鱼台国兵馆,成为党和国家举办重要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外国首脑来华访问时常住在这里。
现在人们常说的钓鱼台一般指的都是玉渊潭东岸的钓鱼台,《日下旧问考》卷九十五说:“钓鱼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许,乃大金时旧迹也。”这里指的就是玉渊潭东岸的钓鱼台。而在玉渊潭西侧现在还有一个地名叫钓鱼台,这才是金代钓鱼台的遗迹。据《大明一统志》卷一载:“钓鱼台在府西花园村”,这里指的是西三环以西的钓鱼台,俗称西钓鱼台,由于时间久远,除地名之外,已没任何痕迹可寻。作为地名两个钓鱼台和花园村现在都在使用。
钓鱼台始建于金没有疑义,但谁建的文献中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金帝在此垂钓时建的,也有的说是王郁隐居时建的。两种可能性都有,比较而言王郁长期在这里隐居,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帝京景物略》卷五说:“金王郁钓鱼台,台其处。郁前玉渊潭,今池也。有泉涌地出,古今人因之。郁台焉,钓焉,钓鱼台以名。元丁氏亭焉,因玉渊以名其亭。”
玉渊潭得名于元代,比钓鱼台晚。这个名字起的颇具文采,与玉渊潭的环境也很契合。《帝京景物略》不仅谈到了钓鱼台之得名,同时也谈到了玉渊潭之得名。元代丁氏在玉渊潭建私家园林之际,还建了一座小亭,取名玉渊亭。所以上世纪80年代编纂的《海淀区地名志》认为玉渊潭得名于玉渊亭。这种说法确有一定的可能,但还不能成为定论。在《帝京景物略》中关于玉渊亭的记载是“因玉渊以名其亭”。这句话如何理解呢?可以理解为这座小亭因位于玉渊潭湖的边上,所以叫玉渊亭。也可以理解为小亭建好后,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玉渊。地名的起源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推测玉渊潭得名于玉渊亭有其合理性,然而我们也可反问,玉渊亭是否得名于玉渊潭呢?显然两种可能都存在,关键是哪个地名出现的时间更早。到底是玉渊潭湖这个名称出现的早还是玉渊亭这个名称出现的早,就无法说清了。
光明网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