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锺叔河书信初集》小引

2020-03-13 12: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与锺叔河先生结识,源于我操持的读书民刊《梧桐影》。当时杂志已编印至第四期,从同类刊物中得知,先生很看重民刊,于是慕名寄去几册,不久就收到了他的回信。信中说:

  《梧桐影》的名字取得别具匠心,所强调的“三性”,尤其是地方性也觉得很对。桐乡乃人文荟萃之区,“民间”的文化力量是强壮的。只要办出了地方性,自然也就会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即如我这僻处“少人而多石”的“楚之南”地方的老者,不也进入馨香祷祝它顺利成长的行列了么。篇目选入了王稼句、范笑我诸君的序跋,很好体现了“地方性”和“读书性”。介绍《大麻志》和徐自华的文章,也是我很喜欢的。只是后者第十行将《清稗类钞》的稗字误刊成了“琕”,却如飞尘入目,小有不快了。

  《锺叔河书信初集》,夏春锦等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

  收到锺先生的来信,首先被他颇具特征的字迹所吸引。后来才知道当年他被打成右派后,曾经给长沙的一些高校刻过蜡纸以维持生活,想必正是那时练就的一手爽利的硬笔字。虽是初识,先生却能开诚布公,在短短的三百馀字中,既表达了获赠杂志的谢意,又着重肯定了我们对杂志的定位,并据此有所阐发。此外还评点了杂志中他比较钟意的几篇文章,于信文行将结束之际顺手拎出了一个错别字。其独到的眼光、超拔的见识、率性天成的文笔、睿智而不失风趣的做派,着实令人解颐。信文虽短,但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没有一字的草率。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大量购读先生的著作,其文字,无论长短,均能言之有物,独抒性灵,一如此信的风调。

  随着阅读的深入,对锺先生的认知也逐渐加深,知道他不仅是主持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和曾国藩、周作人著作的出版家,也是创作了大量散文随笔的散文家,同时还是一位对近代历史有着深刻打量、独到见解的历史学家。到了二〇一八年,恰逢先生米寿,当我在检视其等身的著述时,却意外发现缺了一种书信集。我于是起了征集的念头,第一时间征求老先生的意见。不成想,先生说他在回顾一生时,也很想能检阅此前写给别人的信件,只是苦于年迈,手头上的事又多,对回收之事心有馀而力不足。承蒙他的信任与委托,放下电话我就将此议转告其他几位书友,大家都表示很乐意一起来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有了锺先生的支持,又得同道的援手,更有通信者的群起响应,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就收集到了锺先生写给七十个人的近四百通信。

  根据锺先生的提议,这近四百通的书信,按收信者的年齿先后排列。其中领头的是周作人,他年纪最长,生于一八八五年。年纪最小的则是六位八零后,其中一位出生于一九八八年。也就是说,锺先生的写信对象,年龄跨度超过了整整一百年。周作人与锺先生首次通信时已年届古稀,而六位八零后中与锺先生通信最早的一年是二〇〇七年,当时锺先生也已迈入古稀之年。在这种老与少角色的悄然转换中,不能不令人陡生光阴荏苒之叹。

  尽管写信对象年龄有大小,身份有差异,但就内容而言,所谈无不与书籍及研究、写作、编辑、出版和阅读有关。就拿锺先生写给周作人的信来说,当年他就是一个求知欲极强的普通读者,信的内容也都围绕周的作品展开。他在信中写道:

  从三十年代我初读书时起,先生的文章就是我最爱读的中国的文章。二十馀年来,我在这小城市中,不断搜求先生的各种著作,凡是能寻到的,无不用心地读,而且都爱不能释。说老实话,先生的文章的美,固然是对我具有无上的吸力的,这却还不是使我最爱读它们的顶主要的原因。我一直私心以为,先生的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来中国读书人所最难得有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

  在这封信中,锺先生毫不掩饰地坦露了自己对周作人文章及其思想内涵之美的偏爱。言辞之宛转悠扬,态度之诚恳平和,持论之公允恰当,今日读之,亦没有丝毫的褪色。我们可以想见,当年的周老先生,在接到这样一封充满着温情与敬意的读者来信时,内心会是何等的慰藉与温暖。当我们阅读他写给其他人的书信时,会惊喜地发现,那种“诚实的态度”也无不流转于其中。而这,也正是我当初初次读到锺先生来信时的切身感受。

  人们乐于阅读名人的书信,因为从中可以读到公开发表的文章里所没有的掌故逸闻。在本次结集的书信中,还有锺先生写给杨绛、金性尧、范用等其他老一辈文化名人的书信,其中就透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他在给杨绛的信中提及《小西门集》的出版,因为坚持要保留《错就错在要思想》及附录中的“四十八条”,辗转历经了七、八家出版社后才得以面世。从写给范用的信中,我们得知《学其短》辑印成书最早就是范用的提议。要知道这本书后来多次再版,风靡近三十年,成为国人学习古文的经典之作。如今回过头去看,不能不叹服范用作为出版家的眼光之高远。

  集中也有许多锺先生回复普通读者的信,或答疑解惑,或赠书签名,真实记录了锺先生与他们之间的来往点滴。可以说,锺先生对待读者的来信是郑重其事的,哪怕工作再忙,生活再操劳,也会抓住间隙给人回信,生怕冷落了写信者。正因为他珍视读者,所以其中有几位哪怕至今彼此缘悭一面,仍保持了长达二三十年的书信往来。其中还有一位读者三十几年来坚持给锺先生寄赠家乡的茶叶,锺先生也因此一年年地喝下来,居然喝成了瘾。这种久违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呼应,大概要和手写书信这种传统的通讯方式一起成为绝唱了吧!

  这是锺叔河先生书信的第一次结集,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热心帮助,是需要在此表示感谢的。特别是锺先生本人,不仅提供信件,帮助联络,还亲自敲定书名为“初集”,其意自然是要告诉大家,往后还会陆续推出二集、三集,换言之,目前收录集中的还只是他几十年来所写书信中的小部分。不少受信者入集虽只几通,实际数量却远不止此,其馀信件今后仍很有可能面世。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大家共同努力以便把往后的续集做得更好些。(夏春锦)

[责任编辑:邱晓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