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

2020-03-29 1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委员邱孝感先生在其新作《我们需要怎样的节气文化》中,以二十四节气诗词为经,以创新开展少先队教育实践活动为纬,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与新时代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相结合,为广大基层辅导员创新少先队教育活动,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完善的活动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

  本书与通常的课程活动设计不同,作者在呈现活动设计方案之前,以节气经典诗词为脉络,向读者完整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物候、民俗等丰富内涵。这样的安排,能够让读者对我国传统节气文化有一个深入了解。以此为基础,逐步呈现“我的节气我作主”系列主题活动,便可以让读者深刻领会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少先队教育活动在竖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在本书中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切入点,并将传统诗词作为承载展现节气底蕴的载体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我们需要怎样的节气文化》,邱孝感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9出版,定价66.00元

  第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对天文、气候、物候等做了长期观察与探索后总结出的成果,可以指导人们的农事耕作和生活起居。二十四节气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与文化积淀,体现着劳动人民尊崇生命、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国古代诗词文字凝练而优美,能够集中反映某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或是借助景物抒发情感。古代文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词资源,其中就有不少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作者在本书中搜集的二十四节气诗词,有描绘劳动人民从事农事活动,体现其朴实善良、吃苦耐劳优良品质的;有描写自然景色、天地万物,寄情于景、借物抒怀的;有描写四季轮转、百姓生活,表现民风习俗的。因此,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少先队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切入点,并将传统诗词作为承载展现节气底蕴的载体,既可以提升活动的实践性,亦能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途径,提升教育效果。

  在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少先队员应是活动主体,辅导员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在一线实践过程中,辅导员与队员的角色错位现象比比皆是,最明显的情况便是辅导员在活动中占据主导位置,“包办”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等各方面工作,队员则作为“心不在焉”的执行者,教学效果低下。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有许多,较为突出的有:辅导员缺乏将队员作为主体的意识,活动设计思维僵化,活动价值认识不清等。本书作者在活动设计板块“我的节气我作主”中充分考虑到了上述问题。

  首先,本书活动设计明确了辅导员、家长志愿者、队员等的角色定位。在教育活动的各个阶段,均应凸显队员的主体性,这里既要求辅导员具备身为活动引导者的觉悟,亦有激发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要求。从本书“我的节气我作主”板块中的活动案例可以看出,在确定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一项作为活动的方向后,辅导员便可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性,让他们详细阐述自己对节气的新想法,策划活动主题、细化活动内容、组织分工、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还需结合本书各小节前半部分对节气文化底蕴的阐述,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作出预设,注意引导的时机与方式,避免队员产生过度依赖感,使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打折扣。

  其次,本书的活动设计形式多样,活动价值清晰。作者有着50多年的少先队工作经验,对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价值,对各学段队员的心智发展情况、知识储备情况等都有清晰认知。“我的节气我作主”板块中,作者围绕节气文化,结合少先队教育活动对队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呈现了大量主题清晰、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供辅导员参考。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时代新人成为教育事业的新挑战。正如前文所说,少先队教育活动,既要具备实践与体验特色,又要突出科学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作者在本书“我的节气我作主”板块中便重点关注了这些要素。

  在活动设计中,作者借鉴了时下STEAM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模式(PBL)。在体现队员主体性的前提下,根据节气特点(气候、民俗等),协助队员做好活动项目规划,鼓励队员们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领域的知识,较好地完成项目目标。

  本书以传统诗词为桨,将实践经验作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与少先队教育活动深度融合,实现了少先队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相信少先队辅导员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得到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的有效提升,较好地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王彬)

[责任编辑:邱晓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