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图书推荐】
漫长的宅居生活放缓了人们出行的脚步,我们从未如此渴望感受一座城市。大到一处名胜、一群建筑,小到一条热闹的胡同、一个拥挤的站台,都可以是我们进入城市内部结构、窥探城市秘密、体感城市官能的入口。居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究竟该如何感受城市,如何思考其中的社会问题和空间症候?《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一书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城市中,不论是物理性的建筑空间还是精神性的情感空间,都笼罩着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城市仿佛成为一种无法阅读之物。但《穿城观影》却像本雅明笔下的“拾荒者”一般,拾起电影和先锋艺术中的空间碎片和幽微印象,在城市和影像的语言互通、符号勾连之中漫游。
《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陈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定价59.80元
与以往的电影和城市研究不同,本书在影像“再现”的视角之上,又运用了学界少见的“体感”研究方法,让身体在城市空间中穿行、漫游,感受身体与城市的碰触、摩擦和情感牵动。同时,作者并未将视线局限于单一的影像研究,雕塑、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等领域也有所涉及,其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灵活的理论功力不言而喻。在书中,你可以跟随曹保平导演,透过李米的出租车窗凝视外面鬼魅般的世界,体会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层、性别、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也能追随阿布拉莫维奇的足迹,穿越八十年代末的长城与情人在中点相遇后分手,让长城这个典型的政治文化符号成为私人的生命体验……影像中的人物在城市空间中“穿街走巷”,身体和建筑不断互动,观众由此通过“空间接触感染”,建构起自己对场景或地理的“地方认同”和“地方情感”。
一场特殊的“幻影之旅”就此启程,一座座影像和先锋艺术共同呈现的城市缓缓铺展在读者面前。每座“城市”都由无数的文本碎片和历史痕迹拼贴而成,它们蕴藏着创作者的文化记忆和情感体验。当我们进入城市偶遇这些碎片的时候,影像中的主观真实在这个瞬间成为了我的真实,在“穿街走巷”和“穿衣配饰”的影像体验中,我们能更自由地经验这个世界。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细数艺术家作品中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还展开了深刻的文化分析,为我们读解现代化过程中的诸多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空间。一代摇滚青年聚集的“树村”如何在正统的北京城孕育叛逆的摇滚精神?《人在囧途》的长途客车怎样承载底层游民的艰辛与无奈?一张张全家福老照片是否还能重现“灵光”消失的年代?底层、边缘、暴力、怀旧、死亡等命题,在作者的分析中迸射出理性的光泽,严谨的梳理和论述将我们以往在艺术作品中捕捉到的零散印象有序地排列组合。影像世界中非秩序的一面与社会政治现实碰撞并交织为一种张力,从中我们得以窥见艺术精神的刻画过程,前所未有地领略人与城市空间的奇妙沟通。
车水马龙、八街九陌,我们置身于城市中,却被忙碌和疲惫钝化了感知城市的能力。一本《穿城观影》弥合了我们和陌生人、陌生的影像、陌生的艺术之间的鸿沟,与每个在城市空间中寻求真实存在感的探索者,共享一种新的城市感知方式和精神路向。(孙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