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城市史研究与历史街区复兴
首页> 中华读书报 > 正文

微城市史研究与历史街区复兴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0-04-26 12: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城市史研究是个热门领域,尤其京津沪港等大都市,更是备受学界关注。随着口述史学、公众史学的兴起,城市史研究视角日益下移,为微城市史研究的整合与深化提供了契机。近读城市文化学者张元卿、尹引合著《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对水利专家汪胡桢及其乐居房产公司开发的南京复成新村,从历史街区角度作了深度人文探讨,或可作为微城市史研究的有益个案。微城市史研究并非始自这册二百多页的小书,但这册小书的确有着多方面意义。

  首先是明确的学术理路。《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是“微南京”丛书之一种,而“微南京”又是更庞大的“微城市文库”组成部分,与之并行的“微上海”“微香港”“微天津”等都在有序推进。张元卿作为文库总策划,虽未必有开宗立派之想,但确实是有意引导一种潮流。他曾在天津工作多年,孜孜于这座城市的文化,不但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活动,我们还共同创办《天津记忆》民刊,保存有上千万字民间史料,其中逾半数都属“微天津”研究范畴,它们从个人史、家族史、社区史、企业史等角度,深耕历史的细枝末节,全方位深化了学界对天津的认知。“微城市文库”的推出,显然可视作这种实践的升华——既包括形式和内容的提升,也包括思想和理论的总结。提升就不详说了,形式上由内部资料到公开出版,内容上由松散随机到科学规范,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在提升形式和内容过程中,张元卿有自己的思考,他在《微史:个人史新范式》(2019年4月15日《文汇读书周报》第7版)一文中说:“今天要了解城市的历史,宏观史志只能提供概貌,并不足以让普通人找到进入历史的通道。这个通道,不是概念,而是具体的食物、街道、商场,有时代划痕的老物件、老票据,这些相对微观的内容,宏观史志不大能照顾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认为:“进入一个城市的历史,必要有个微通道,这个通道有个人,有家庭,有邻居,有社区,有单位,凡在此生活过的人都能找到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这样的历史才和个人的血泪和欢欣有抹不去的牵系。有此牵系,历史就不虚无,反思历史就能有个立足点,才能由微观上达宏观,由个体及于社会。”

微城市史研究与历史街区复兴  

《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张元卿、尹引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版,42.00元

  历史研究的目的,不是制造专著存于图书馆、档案馆,而是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在传播中接受受众批评、时间检验,在服务当下的同时,不断强化硬核,从而惠及将来。大历史固然重要,可如果不能成为个人的思想力量,那它与个人基本无关;一座城市的历史,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贴近性则近了一步;具体而微的社区历史,与居民就有了“血泪和欢欣”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对社区的理解,对乡土的热爱,最后会固化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进而转化为建设家园的内在动力。而微城市史研究,就是张元卿发现的让居民进入城市历史的快速通道。

  第二是实用的研究目的。抛开“微城市文库”的庞大计划,作为“微南京”一种的《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下编虽然不足万字篇幅,但对复成新村作出“从民国高官住宅区到谍报小区”的新功能定位,提出“整体保护与特色开发”的宏观思路,而且给出建设“韩国临时政府南京史料陈列馆”的长远设想,最后才借居民之口说出“希望永远保留”的建议。

  张元卿的这个操作思路,亦源自在天津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当时我们有志愿者团队,明确提出“以研究推动保护,以保护促进研究”的理念。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大量有故事的历史建筑,然后通过会议讲演、学术研讨、报刊宣传及编印刊物、出版书籍等形式广泛传播。这些被确认身份的历史建筑,如今已有逾百处挂上各级文物铭牌保护起来。与此同时,我们找到了张爱玲旧居,专家学者专程前来考察;我们发现刘云若是扶轮中学校友,学校建起刘云若纪念室;我们确认水香洲园林遗址,结果附近出现水香洲书院……当年朦胧的实用的微天津史研究,不但守望和重塑着城市的物理空间,实际也浸润和丰富着城市的文化生态。

  本书出版之前,复成新村是作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风貌区”存在的,保护的理由是“国民党要员邱清泉曾在此居住过。这里也曾是中共南京地下党的办事处、韩国抗日办事处所在地,现存44幢院式住宅,是民国时期典型的高级住宅区之一”。这里挂牌保护的建筑中,标注身份的仅有金九和邱清泉的寓所,加上杨小苑等编著《南京名人故居史话》所记,历史身份清楚的建筑计有16幢。《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在此基础上深入考索,新确认建筑身份16幢,总量一下子翻番。而且,本书对杨书的疏失多有重要订补,如以周密史料证明金九公馆应是今复成新村10号而非8号,其准确身份为韩国驻华代表团旧址,金九只是临时居住;陈杰公馆原是伪满洲国大使馆“驻京办事处”;雷国英公馆原是陶守伦办事处,负责多支国民党军队的后勤采办,房产仅是登记在陶妻雷国英名下;又如所谓余凯文、文超杰、文明思三处公馆,房主名字应是余凯之、文朝藉、文鸿恩……对建筑身份的确认和订补,尤其是蒋经国寓所之发现,增强了复成新村历史的厚重感,无疑会提升对复成新村的整体认知,成为未来保护利用的础石。

  第三是独特的研究方法。历史建筑除科研价值和审美价值外,重要的还有人文价值,就是与建筑发生关系的人和事(显然越重要越好),但随着时世推移,很多历史建筑已身分不明,要想搞清当年用途,简洁办法当然是查找档案,可在历史档案残缺及开放程度有限的情况下,研究者被迫寻找其他思路。我在天津调查历史建筑时,用过一种简易的门牌推理法,对寻找张爱玲旧居起过关键作用。在《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上编,作者针对片状社区与线性街道的不同,采用一种更加复杂的逻辑方法,对复成新村新老门牌对应关系进行推理复原,使之成为破解历史建筑身份的钥匙。复成新村虽有八十多年历史,但建筑身份的印痕还是有的,譬如当年电话簿、通讯录、职员录、老广告等,都会留下蛛丝马迹。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原初记录用的都是老门牌号,而复成新村门牌号1949年后有过复杂变更,因此怎样把老门牌和新门牌对应起来,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难点。本书根据史料发掘和田野调查,最终搞清复成新村门牌编排规律,由此对诸多名人公馆作了准确定位。

  电话簿、通讯录、职员录等史料,一般就是人名、单位名以及地址、电话等,这在多数研究者眼里属于没有价值的东西,但《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恰恰在无人重视的领域开掘出价值和意义,使缠夹不清的门牌号码变成确认建筑身份的密码,在似无学问的地方发现了学问,这本身就是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虽然书中并未从方法论角度进行更明确阐述,但实已蕴于具体操作过程中了。关于这种方法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中编通过其他史料作了很多互证。而本书出版后读者提供的新资料,也尽皆支撑书中结论,尚未发现任何反证。

  第四是民间的研究视角。《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虽然具有学术性和方法论意义,但作者并未将其打扮成专著,而是起了个略带世俗色彩和普及意义的名字。全书叙述平民化视角贯穿始终,它平视书中涉及的众多历史风云人物,既不仰观,也不俯窥,无论出入复成新村的高官贵戚,还是业界精英,甚至敌伪奸宄,在作者眼中都是复成新村的“村民”,三教九流都在正视之下展开他们的历史表演——复成新村就是一个舞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过客都是舞台人物。而作者功力就是通过扎实的文献和考据,让每个人物都尽量真实本色地表演,从而最大限度揭示复成新村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意趣。

  本书中编按照历史门牌顺序,复原了各色人物的生活场景。除了金九、蒋经国、秦德纯、邱清泉等名著史籍者,还有许多几近湮灭的人物出场。如复成新村4号(今8号)、5号(今10号)的主人文鸿恩,叙事就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旨趣。4号已挂牌为“金九寓所”,1937年是金九在南京活动时间。可本篇起首即抛出顾颉刚这年1月16号日记,说他到复成新村4号吴德生寓吃饭,这显然与金九寓所说法相矛盾,为后面澄清金九所居应在5号作了铺垫。接着作者讲文鸿恩其人,如曾任上海市公安局长、与上海市长吴铁城交好等。再后推断4号和5号房产继承人文念祖、文国陵是文氏之子。文鸿恩官职不算太低,可说的东西还有不少,但作者不胶着于其生平考证,而是荡开笔触描述吴德生在此的情境,请顾颉刚等朋友吃饭,与金岳霖见证徐志摩、张幼仪离婚等。这样的场景转换,既生动又有趣。但吴氏缘何住进文氏房产,而直到1949年后房主仍是文氏后人,这显然也是需要说明的问题。但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作者并不强作解人,仅据可靠资料还原历史,能说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

  从个人阅读角度观察,《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也是有缺陷的。一是所用门牌推理方法,未能进行具体细致阐述,限制了理论意义的发挥,也易让一般读者产生迷惑。二是少数建筑身份仍是空白,此项虽属苛求,但努力一下当可完成。三是不少好故事点到即止,没有充分展开,这或许是作者之操作策略,因为前言已明说“每栋建筑的详细历史,则需另作专门研究,我们这次不作全面梳理”,而同为“微南京”丛书的《金九在南京》和《汪胡桢与乐居房产公司》,都是复成新村故事的延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书对单体建筑历史叙述的不足,也体现了“复成三书”三部曲式的布局。

  微城市文库策划者立足微细,放眼长远,视野可谓广阔。张元卿锁定的南京以及上海、天津、香港,都是典型的口岸城市。他认为,这些城市在国际化视野中,具有各自独特位置和研究意义,其发展进程中与外界的各种勾连,存在着无尽的“对话空间”。这种立足于微城市史研究的“对话”,已不是宏观历史研究的附庸和补充,而是将历史学与社会学、城市学、人口学、民俗学等打通,不仅把理论研究及时转化为服务城市建设的有操作价值的成果,也通过这种成果与公众互动,从而影响公众对所在街区乃至城市的历史认知,逐渐形成文化共识,转移社会风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文化动力。(王振良)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出海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 湖北省博"晒"出我国首次出土秦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