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辑认真整理并形成书面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作者修改。作者每改完一次,编辑便重读并组织继续讨论一次。经过反复沟通,历时两个多月,作品前后经过六次修改,终于得以定稿。
▇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具体的编辑加工,从组织宣传再到图书具体营销,出版全流程中,编辑的参与程度都非常高。
这是一部以我国民间传统乐器胡琴为叙事线索的现实题材成长小说,讲述一位少年如何走出迷茫,立志成才圆梦的故事。作品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南乡村少年的视角,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中国传统乐器、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祖孙三代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还回溯了老一辈民间艺人在抗日战争中闪光的人性光辉,是一部兼具诗意与文化属性的儿童小说。本书从策划组稿到顺利出版再到营销宣传,整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波折。在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图书双效初见端倪,出版短短两三个月便受到业界的关注,入选多个有影响力的图书榜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意见提出,各文化单位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我国苏南地区的民间曲艺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尤其是昆曲,更是以“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深受大众的喜爱。随着快餐娱乐文化的盛行,这些古老的民间曲艺逐渐被人们淡忘。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认识传统曲艺的艺术价值,我们决定策划推出一部与昆曲胡琴相关的少年成长小说。
高巧林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童年就是在苏南乡村里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他对昆曲艺术爱不释手,并由此迷上了胡琴,立志成为一名小琴师。在一次与编辑沟通的过程中,他突然提起多年来这一夙愿一直未能得偿,有些遗憾。编辑觉得高巧林的成长经历非常适合创作此类题材小说,于是征求了他的意见,请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素材,着眼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一部胡琴题材的少年成长小说。
在收到作品初稿后,编辑组织小组审读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作品的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在肯定作品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作品的许多不足之处。编辑认真整理并形成书面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作者修改。作者每改完一次,编辑便重读并组织继续讨论一次。经过反复沟通,历时两个多月,作品前后经过六次修改,终于得以定稿。作者为此特意在后记中分享了这部作品几易其稿的收获和感触,赞扬了编辑的辛苦付出,肯定了编辑的专业指导。
本作品立意新颖,以儿童精准的视角,自然而直接地为孩子们奏响一曲宏伟而壮阔民族交响乐。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并感受到民间传统曲艺的迷人之处,更让小读者从中找到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从中体味到劳动人民的朴实和善良、革命先烈的抗争和不屈、和平年代的珍贵和不易……可以说,本作品的策划完成度是非常完美的。
为体现作品的淳厚与质朴,再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南乡村的人物、民俗和自然风光,我们特别邀请著名中国画画家、浙江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盛元富为本作品绘制插画。盛元富认真阅读作品,经过几个月的酝酿才开始动笔创作。他深厚的传统国画技法,生动呈现了本故事的场景,激活了那个年代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设计师根据图书内容和插画风格,对图书进行整体装帧设计,终于精准地呈现了图书想要传达的视觉效果。为营造更理想的阅读体验,编辑对用纸也十分考究,内文选用80克纯质纸,插画全彩,内文双色,全书以蓝色为主要色调,和封面色调呼应,营造出江南水乡深邃的诗意氛围。整本书真正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达到了编辑当初的策划设想。
本图书一出版便引起业界媒体和儿童文学评论家的关注:
2019年11月21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政在《文学报》上发表评论文章《在传承中成长——读高巧林长篇小说<草屋里的琴声>》,他觉得“读这本小说就像是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对于老一辈的人,能引发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对于青少年读者,能通过本书了解爷爷奶奶辈的童年。“小说既是和平年代的故事,也是一部战争故事、抗日故事。”小说“对江南乡村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的描写,对传统文化的介绍,特别是对江南一带民间戏班‘堂名’的叙述给小读者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窗户” 。
2019年11月28日,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余雷在中国作家网发表评论文章《<草屋里的琴声>:童年记忆与乡村书写》称,“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小说中家族矛盾与成长故事两条线索交织并行,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并未造成阅读困惑与障碍,反而为读者增添了悬念和阅读期待”。
2020年1月1日,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草屋里的琴声>:深植于民间文化传统中》,她认为本作品“采用自然推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的结构方式,把故事写得一波三折,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深植于民间传统文化之中,既带有地方传统文化的美学特质,又带有泥土的芳香,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本书出版才两三个月便获得若干推荐:
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11月月度好书榜;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四季书目;入选“书香飘万家”齐鲁家庭读书活动“我为家庭荐好书”第六期书目;入选12月浙版好书;入选《中国教育报》2019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读者知道这本书,让好书与读者见面,我们在微信平台加大了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先后策划发布了四期本书宣传专题。2019年11月27日第一期为新书介绍,题为《你家孩子的童年到底需要什么呢?》;2019年12月13日第二期主题为写作分享,题为《请查收这份送给孩子们的写作指南》;2020年1月13日第三期主题为获奖分享,题为《一曲少年成长之歌:<草屋里的琴声>入选教师喜爱的100本书》;2020年2月21日,参与拍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武汉加油的祝福视频,发布于微博童书公众号;2020年3月,我们计划发布第四期互动活动,《有奖征集| 朗诵<草屋里的琴声>,感受音乐的魅力》。
为配合线上线下图书销售,我们专门制作了当当和京东的详情页专题海报;由于疫情影响,计划本月举行的图书作品研讨会无法如期举办,我们将在疫情过去后选择适合的时间在本书的故事发生地举办作品研讨会;我们计划开学后的进校讲座,受疫情影响,也暂时无法安排,为此编辑参与了天猫店网络直播、新阅读QQ群阅读分享、线上公益精品课等网络宣传方式,向读者们重点介绍推荐本书。
总而言之,《草屋里的琴声》是编辑参与程度非常高的一本书,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具体的编辑加工,从组织宣传再到图书具体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辛劳和汗水,花足了心思。
(本文作者:陈天中,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项目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