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书城的砌法:有关思想和心智的“营造法式”
首页> 中华读书报 > 正文

书城的砌法:有关思想和心智的“营造法式”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0-07-09 15: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坚守坐拥的书城》,刘东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68.00元

  这不是一本书话。书话自然也是关于书的书,但其体性,往往是窄仄而软腻的,所谓“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钟叔河《谈书话》)。如果说世间的物事都是法不孤起、无独有偶的话,在以后的世代里,与这本书并传于东西方世界的,也可举出一本,那就是博尔赫斯的《序言集以及序言之序言》——出于对序言这一文体的的钟爱,博尔赫斯曾将他写过的三十九篇序言结集。

  在中国固有的文体区类里,序有时也呈现为后记、跋语、评介,这是一类有别于著作正文的“副文本”。这本书的前身,是《用书铺成的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作者将与书事有关的文字汇集在一起,呈现了自己与书籍的种种缘分。十年之间,作者与书有关的序记,不啻翻倍,于是便有了这一增订本《坚守坐拥的书城》。“丛书序言”“著作序跋”“评介导读”“出版文化”“生命印迹”五个板块,则有如书城所推开的五个窗扇。若单是从“物之序”来看,这些序跋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丛书序言”,作为编者来说明编撰的缘起与涵义;第二类是自序,在序言中缕述与运思过程有关的“前因”和“后果”;第三类是像博尔赫斯那样为他人之书写的序跋,在本书中被归为“评介导读”。这些书的作者中,有相知甚深的同辈学人,也有只是神交、未及谋面的晚辈后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文字中,反而更能见出心灵的自由交流。

  如果说《用书铺成的路》客观上为我们营造了向前后延展的二维平面视角的话,那么《坚守坐拥的书城》呈现的,则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形成一种副文本的集合包围之势:书城的砖瓦,体现的是作者的眼光与决断,导引阅读,同时回应读书人的“期待视阈”。与普通意义上的书城不同的是,作者所坚守的书城,不仅仅是在空间意义上,其厚重更是在时间向度上得以显现:“这些厚重的书,能够帮你挡住外面的风,使得无论外边春夏秋冬,反正在四壁之间的方丈中,都保持了恒常而安然的温度”(p535)。

  苏轼曾有诗曰:“非人磨墨墨磨人。”诚如本书的作者刘东所说,在动手写作序跋后记时,反而能体验到一种特殊的难以名状的安宁,这大约与这一类副文本的收束、结穴功能不无关系。从文体的本位而言,序本来就是论体文的一种;以序跋论学运思,发抒其“互文性”的功用,也可以写成“专门学问的尖端商榷”。无论是一套丛书、一部专著,还是一本译作,其文字经过作者心智的淘洗与脱壳之后,会在序文里留下一枚蝉蜕——序言中述说的本事和缘起,框范着那些书本初的样子。当然,文本之旅就如同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在丛书、专著的书首书尾,是作为一种副文本的存在;一旦作者将其编次于一集之中,则又是不折不扣的正文本了。当然,话说回来,序言自不同于正文本的导言,当我们绎读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时,可能会因为浩荡的导言而生出遥遥无期的烦闷——作者何不把导言别裁成单独一本书呢?实际上,刘东在撰写序跋时也曾有过不止一次的文本跨越——即将付梓的《前期与后期》《我们共通的理性——向着公正的中西竞逐》便都是由序言的初思廓充成了单行的著作。

  奥斯瓦尔多·费拉里与博尔赫斯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序言的对话,费拉里评价博尔赫斯是“通过为人写序而发明作家”(《关于序言》),我们也可以接着说,《坚守坐拥的书城》一书则通过写序而“发明”思想。作者曾对学生讲“此生有幸以思想为业”(p138),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恰能在书中追寻一位以思想为业者四十余年间的思考历程。关于思考与书写的细节,都是维系我们阅读这座书城的纽带,我们当能读到,一种苏东坡式的通达与背负,于深重的“不自由”中生出扎根的底气。

  摆在这座书城最为瞩目位置上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历时三十年,接近两百种,这样一套“没完没了”的丛书,旨在引进“总体的知识领域”。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总序中,刘东特别拈出“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这一重义谛,而在晚近撰就的《欣赏他们生命中的每个细节》中,作者又对清华国学院的“故事”三致意焉。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属于最了解西学的人,而“一旦得到了这种世界性的框架,再回头来反观本土学术文化”,便对故国传统有了并不冷漠的理性与温情,返本开新:“既值得坚守,又充满灵动和弹性。”(p45)推而广之地说,从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无论有多么了解西方,其关怀之落地点最后都还是在中国,“一个中国人去论说西方文化,本来就是一件隔靴搔痒的事,所以,如果搔不着别人,却竟万一反过来搔着了自家的一点儿痛处,那也可以勉强算是千虑一得了”。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可以说是作者书城中一道厚重的他山之石,而刘东之所以主持学术翻译从未中辍,有一层很重要的动力是他对学术出版“民间品格”的欣赏(p10)。这套丛书滋润着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心智与运思,“到中国之外去发现中国”。刘东在书中数次提及对中古佛经翻译现场的景慕,在主持翻译海外中国研究著作的过程中,他也时刻对海外学者“以西格中”的立场保持清醒的警惕,从而特地表出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中国中心观(p381)。同时,他也专门撰文,分疏海外汉学“外部研究”与禹域学人“内部研究”的森严界限(《清华国学和域外汉学》)。

  与之相映相对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在应因中国问题的思考中,确认“中国问题原属于世界难题”,为此,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认为应该艰难地咬穿文化篱笆,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从而真正清醒地在世界的坐标中寻找到我们的位置。我们能读到,作者一方面是诚悫的译介者,一方面也是盛气的批评者。有如此气魄与规模的丛书压阵,我们置身其中的知识人,似乎才得以有思考的支撑点与对话交锋的底气。随着刘东主持的多套丛书的汉译,禹域学人通过对这些翻译著作的研读与挑剔,有了探寻“自家面目”的心气——“中国学者的主体性开始苏醒了”。

  一个学者用书铺成的路,或者由他所搭建起的书城,自然会带有十分明显的个人印迹,这里可以借用中国传统所特有的书写形式“年谱”来进行一种形象的阐释。也就是说,书路与书城,即是用书记录的自订年谱——按编年的形式展开生命的咏叹。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一直未曾中辍的便是对传统的言说,当然,借用索绪尔的“差异原则”理论,可以说,作者在一次次讨论“传统是什么”的时候,其所指则是“现实不应是什么”(p79)。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刘东的很多访谈,都有一个宗旨:劝学篇。(p345)他从无书可读的“文革”走过来,一边阅读古书,建立起文化的“主体性”;一边翻译洋书,跟世界建立起“对话性”。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把‘从鸠摩罗什到王阳明’的一千多年,压缩到短短一代人的生命中去完成”。

  我们的汉文化传统中,有着沁入心灵习性的由来已久的著述传统和阅读传统,而这种传统书香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已经近于“光秃秃的荒芜”(p334)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于完成“代偿文化功能”的自觉,刘东一手著书,一手译书,接过了“走向未来丛书”那样一种“由学者和出版社通力合作的新型生产方式”(p317)。刘东在学术出版方面的工作,有着两重的意义,一层是“遵循学术的内在理路,去追求知识的自身生长”,另一层则是“在维护知识生产严肃性的前提下,恢复理性思考在社会心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威信”,“重新探寻和确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使命”(p322)。能够架构这样的书城,与作者坚守学术出版阵地不无关系,作为“出版业中的学术人”,作者经历了教化领先出版到出版领先教化的转变。随着八十年代的远去与知识生产的变迁,作者始终不曾放弃当初白手起家攻下的阵地,甚至在这个阵地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阅读路径:发现好书,推荐给出版家,形成阅读风气,开辟出新的学术方向,从而可以在课堂上为此设计一种课程,集中学生来研读讨论,“从这种图书到那种图书,从这种阅读到那种阅读”。作者自道,这是“熬成传统”。在汉语的语境中,足够长的时间加上足够坚韧的耐力才能称其为“熬”,在苦熬之中,阅读传统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中默默延续,对于教育界和出版界而言,至为珍贵的“读书种子”在这样的平衡合作中得到滋养。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曾说:“他年金匮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书房中的写作,未必自动地具备合法性,如果说有的话,那么则需要去追问,写作者究竟写出了什么。如书中自述,刘东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对刘东而言,他并未把坐拥书城看作寻常意义上的“纯学术”,他的写书、评书、译书、编书中所涉及的话题和学理,“贴近我们的伦常日用,渗入我们的表象世界”(p327)。作者所坚守的这座书城,从源头的思想产生到末端的书籍生产,这里蕴藏着作者一直以来的期待,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知识的苗圃,能够逐渐改铸文化,凝聚共识,“恢复理性思考在社会生活中的威信,探寻和确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使命”。他不反感理论,但更看重心智,正所谓“在史家思接千载的博大襟抱中,自会有一种批判的精神在”。

  作者由美学而至国际汉学、政治哲学,又转向国学,颇有廖平“六译”之风,而宗旨所向,则是孜孜探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之因应的,《坚守坐拥的书城》中涉及到的内容,从国学到汉学,从历史到哲学,从美学到政治学,现代意义上的学术分工在此失去了界限,这样的于书无所不包,而又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的阅读和反思中,去步步为营、渐入佳境地打开自己的心智”,正是“古之学者为己”在现代社会的坚守。作为现代学术环境下的传统儒者,作者未曾,或者说是有意识地不受“为学术而学术”的现代分工的割裂。这样“未被决定”的命运实际是作者的主动选择:“从一开始想要征服的就并非任何外在的东西,而只是自我精神世界的界限。”这样选择的深层内因,我们可以在作者的另一本独出机杼的著作《天边有一块乌云》中找到印证,正是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无常,才要把目光转到现世,赋予这一段终有大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这个无限的意义可以被认识也可以被言说,从而也可以被选择与追求。无论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还是马克思所说的“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在对人的本质界定中,儒学与存在主义,对我们的规诫竟然是相通的。作者在这“不被决定”的践行中,坚守的是一位学者自觉的本分,也是从内心里所认定的“福分”。(侯倩)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出海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 湖北省博"晒"出我国首次出土秦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