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8年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河北省平山县北庄村率先唱响,更加坚定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信心与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又持续激励着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建设祖国。
寻根溯源,《团结就是力量》如何在北庄村诞生?岁月变迁,北庄村是如何传承西柏坡精神,带领村民团结一心,摘掉贫困“帽子”的?本期节目向你讲述河北省北庄村的故事:唱响团结歌 凝聚新时代钢铁力量——弘扬西柏坡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村间平坦宽敞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和《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在村委会的白墙上格外醒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北庄村的干部群众对此体会深刻。
在烽火硝烟的抗战年代,位于大山深处的北庄村是典型的抗日模范村。1937年10月,八路军战地救亡工作团到平山县西部山区来征兵,北庄人民踊跃参加,共计5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其中35人参加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平山团,在党的领导下还成立了工救会、妇救会、运输队、抱娃娃队等团体,北庄村的全体村民,积极发展生产,捐粮、捐物,为抗日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在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1943年春天,西北战地服务团组织小分队深入到河北平山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服务队和当地百姓朝夕生活在一起,深深地被广大农民奋起斗争的行为和勇气所触动。
为反映当时的战斗生活,牧虹和卢肃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剧情确定后,大家觉得在结束时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经商讨后,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由此诞生,这首歌曲激昂的节奏,体现了八路军和老百姓团结一致,奋勇抵抗日寇侵略的坚定决心。
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庄村首演后,同名配曲迅速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更加坚定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信心与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持续激励着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建设祖国。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北庄村村民传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在西柏坡精神的引领下,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北庄村紧邻岗南水库,发展工业企业困难,水产养殖业也受到限制。人均不足三分地的北庄村,村民想要填饱肚子,曾经只能外出打工,是建档立卡贫困村。
怎样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脱贫致富的道路?驻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决定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利用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山场林地广的自然资源,打好绿色脱贫牌。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北庄村大刀阔斧推进村中改革建设。今年73岁的齐泽民已经入党52年,是北庄村党龄最高的老党员,听着《团结就是力量》长大,也唱着这首歌建设家乡。齐泽民常说,“急事难事当头,党员就要带头在先”,村里发展种植产业,他冲锋在前,带头响应,把自家的两亩地流转了出去;村里两次修路,他又让出自家的宅基地。
正是有着像齐泽民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党员干部,北庄村的各项规划得到了村民们的全力支持。在短时间内,村里流转土地70余亩种植苹果树;开展牡丹种植,发展特色采摘、蔬菜大棚等扶贫产业;先后分3批建设5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目前年发电量9万多度,每年能给村集体增收4万元左右。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北庄村成为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等机关所在地,目前村内现有中宣部旧址,以及中央13个部委旧址群。结合北庄村的革命历史背景,村民们按照“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发展思路,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北庄人的金山银山。
如今,北庄村以红色产业为主导,建起了精品民宿,红色培训基地即将开工。村里还建起了手工车间,待引进合适的项目后就会尽快投入使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家创业。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2018年北庄村实现整体脱贫,2021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
北庄村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在乡村建设上的具象体现。目前,北庄村正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建设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的展览馆、广场等公共场馆设施,深挖红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胜地。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时代的北庄村,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团结统一、艰苦奋斗,用生动实践,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大踏步迈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