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无论最初缘于怎样的契机,今天北京的考古工作现场,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身影。她们选择了考古,并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探寻着历史,探究着真相,探索着未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短视频,走近考古工地中的女队员们,了解她们在探寻历史迷题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自我的奋斗,感受她们对文物事业的赤诚与执着。
本期视频带你共同领略“90后”琉璃河考古小分队发现“伯鱼簋”新铭文时的那份惊喜。
M1901,是一座中型的贵族墓,当时这里的地下水不断上涌,让琉璃河遗址考古现场的工作不得不一边抽水一边进行。
与安妮娜以往的发掘经历不同,这是她第一次进入西周中型贵族墓进行发掘, “当时的人还是挺奢靡的,不惜人力物力”,安妮娜说。
M1901出土了大量的盾牌盾饰,此外还有一只完整的青铜簋。由此,琉璃河考古小分队的三个姑娘对簋里的铭文充满了期待。
她们在簋里发现了“伯鱼作宝尊彝”几个字,说明了这件器物的制作者。但当她们真正把这只完整的青铜簋“伯鱼簋”的底部清理出来后,发现里面的铭文是“王祷于成周”。
此前,考古队员们见过相同的铭文,因而便联想到了更多信息,尤其当她们看到第二个做器者“圉”的名字时,便判断这或许是和该墓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人,很可能就是墓主人。
此后经过研究认为,这只“伯鱼簋”与首都博物馆馆藏、上世纪70年代琉璃河出土的“圉簋”,在下葬时两件器物的盖子相互盖错,这也成为古人葬仪中的一段乌龙。
女队员们还回忆起一件趣事:琉璃河考古小分队给看守在考古现场的小狗“阿黄”赐名“黄伯鱼”,以纪念它在看守工地期间出土了伯鱼簋。(李俊男)
资料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