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共同授予44名艺术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道德和才情交融、人品和艺品统一,才能担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成风化人的职责。”代表戏剧界作大会发言时,田沁鑫这样表达对“德艺双馨”的理解。
表彰大会现场。孙菊蘅/摄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表彰名单上,紧挨着“田沁鑫”三个字的,是她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两个身份。
从致敬中国现代文学的话剧《生死场》到一票难求的《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从致敬伟大脱贫攻坚战的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到与电视艺术跨界融合的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无论身处何种人生角色之下,田沁鑫始终将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以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勾勒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
朝乾夕惕的戏剧导演:不怕吃苦、下真功夫
2021年,田沁鑫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副总导演,连续熬夜创作,脚踝意外受伤,骨折三处,手术植入一块钢板,十二颗钢钉。但术后仅仅两周,她就坐着轮椅准时出现在晚会排练现场——这是她对主创团队的承诺,也是肩负的责任使然。
田沁鑫在《伟大征程》排练现场。受访者供图
谈及这段幕后故事,田沁鑫坦言“实在是太疼了,现在想起来好像也是懵懵地就回去了”。但彼时的她为完成好《伟大征程》文艺演出任务,时刻处于高速运转的创排状态,已无暇顾及伤痛。
“我这个人在排练上就是从来都不惜力,熬大夜也是常有的事,他们都给我起外号叫‘熬拜’。其实很累的,但是没办法,因为要做出好的作品,总觉得时间不够。”已经三年没休年假的田沁鑫,把“不怕吃苦、下真功夫、攻坚克难、创新有为”视作自己努力的方向。
2018年至2020年,作为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的编剧、导演,田沁鑫深入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曾经工作过的田间地头,遍访黄文秀身边的百姓,听乡亲们含泪讲述她的动人故事,反复研读她写下的《驻村日记》……这些真切感受,是田沁鑫创作这部歌剧最强的精神力量与最深的情感内涵。《扶贫路上》在百色的第一场演出结束时,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深深触动了田沁鑫。在创作手记中,她把这段历程形容为“一次翻山越岭的到达”。
“就像总书记所说的,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我确实也是这样做的。”田沁鑫说。
守正创新的国话院长: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12月25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并寄语,“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总书记的回信深刻激励着我”,在收到总书记回信时,田沁鑫激动得热泪盈眶,“中国国家话剧院是国家戏剧艺术重镇,作为院团长,我深知肩上的文化责任。”
如何在守正创新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典籍里的中国》是田沁鑫作为“一院之长”交出的答卷。
2021年初,由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把古典美学元素与电视艺术创作相融合,在生动的故事中突出思想之璀璨,对古代典籍进行当代“转译”,一经播出即成爆款。
《典籍里的中国》首期节目《尚书》
每期节目中,“现代读书人”与“古代护书人”的对话、演员们在镜子前的“古今致敬”,都是深受“典迷”们喜爱的创意环节。在以年轻受众为主的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上,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在第一季收官后仍然热度不减。
“有一次我在演出现场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大概八九岁的小朋友,跟我说,孩子可喜欢《典籍里的中国》了!我一看,这么小的观众也迷上了‘典籍’,很欣慰,相信为‘典籍’节目组付出心血的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因为我们就是为了传承中华思想典籍而勤奋努力的。”
田沁鑫动情地说,“我们一直力求守住传统文化之正,创意时代表达之新。这些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让更多的人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中灿烂的思想,我觉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再出发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时刻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对田沁鑫而言是光荣的激励,更是责任的鞭策。
田沁鑫。受访者供图
“现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国家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去创作,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站在新的起点,田沁鑫表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自己将胸怀“国之大者”,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艺创造写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不辜负这份殊荣。
(光明网记者 李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