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季羡林、孔繁森、徐本禹……聊城人杰地灵,深受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滋养。这里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农耕文化与商业文明的交汇地。6月4日晚,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活动抵达聊城站。在聊城市普禾书吧,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广涛分享了一堂生动的水文化课程。聊城普禾书吧创始人王占民、“小水滴读书会”创始人刘胜前等运河文化爱好者共计5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以“千年运河润水城”为主题,由阅读大运河、行走大运河、阅读接力传递三个固定环节组成。普禾书吧被授予大运河阅读基地。刘广涛、王占民、李兴坤被授予大运河阅读推广人。
刘广涛教授以《阅读大运河 认识水文化》为题,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水文化的理解:“阅读大运河,必须要了解水文化。大运河是一条有生命的河,更是一条有文化的河。作为大运河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学习运河文化,认识运河文化,还要传承运河文化,发扬运河文化。当我们学会和水相处,和大自然相处时,我们自己会变得更好,人际关系也会更好。”刘广涛从聊城的水土特点讲起,结合《道德经》等中国古代经典,为现场读者和在线网友生动而幽默地讲述了“江北水城”聊城与大运河之间深厚的内在文化联系。“‘上善若水’来自《道德经》,‘厚德载物’来自《易经》。他们都蕴含着中国人的高度智慧,被外国人追捧研究……人要谦卑,要向水学习。这既是美德,也是智慧。水利万物而不争,宽广、深沉、包容,这是水教会我们的道理。”刘广涛说道。他认为,叶嘉莹先生提出的“弱德之美”也是一种水的智慧,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是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是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至今聊城运河沿岸还保留着大量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存。
作为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光岳楼是运河名城聊城的象征、东昌府的地标。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海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位于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的海源阁,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活动现场,小水滴读书会书友在现场分享中提到,聊城虽然被称为“水城”,但聊城人均水资源并不丰富,在交流探讨水文化的同时,呼吁大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是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的重要活动之一。今年的大运河阅读城市接力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地以线下分享+线上直播的方式传递运河文化,一起阅读大运河。自4月22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启动以来,已在北京、浙江、江苏、河北、安徽、河南、山东等七省市完成19座城市的接力。6月6日至15日,接力活动将陆续走进聊城、焦作、衡水、开封、鹤壁浚县、商丘、郑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