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小暑:处处闻蝉响,雨声荷叶香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小暑:处处闻蝉响,雨声荷叶香

来源:光明网2022-07-07 07:22

  【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

小暑:处处闻蝉响,雨声荷叶香

  作者:侯楠楠

  小暑已至,夏季进入下半场。小暑,即热气初起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三候为“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鸷”。到了小暑节气,热浪滚滚,蟋蟀把家搬到了庭院墙角下;鹰等猛禽在高空中活动。《诗经 · 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句子,其中的“八月”指的便是夏历六月,完美诠释了蟋蟀的活动范围随气候变化的规律。

  对“暑”字的一种解释,是“土”字和两个“日”字的组合会意,即土地上下都有炎炎烈日的照耀。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热?小暑时节往往热浪纵横,难得一丝清爽之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小暑之小,是古人认为“暑气未极”的缘故。那小暑一定比大暑凉快吗?有谚语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就与这种固有观念相冲突。根据对中国很多地区气象的长期观测,其实大小暑期间的高温天数差距很小,往往小暑时期还更胜一筹,其热力之威猛绝对不容小觑。诗中写“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并不是小暑真的不可怕,而是诗人有后花园啊。

  古代没有空调,伏天消暑是个麻烦事。王公贵族有冰块使用,盛夏赐冰,是帝王对臣子的一种礼遇。据《天宝遗事》记载,唐朝时,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冰命工匠雕成各种形状送与王公大臣,只有张九龄不受其贿,可见其品格正直高洁。

  不过在寻常百姓家,纳凉就要拼心力了。陆游有一首诗,只听着仿佛就能感受到热浪:“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桑拿天太热了,到了晚上热气还未曾消减,一动就出一身汗,这可怎么过。有人却正好相反,“思君不至哪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想你你却还不来,大热天心里拔凉拔凉的。如果陆游知道了这种消暑方法,不知道会不会有点羡慕。

  正因小暑时太阳毒辣,过去民间有晒伏的习俗,“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各种服装,据说此日晾晒衣物后,可以除湿、避免虫蛀。

  饮食上,很多地方流行“吃三宝”,即绿豆芽、莲藕、黄鳝以清热,有的地方还有“食新”的传统,即尝新米。一些地区的稻谷在小暑前后成熟,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或将新米酿成新酒。

  小暑宜静。秦观心态很好,“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既然热,那就去找个凉快的地方,看莲花满塘;给人印象总是很严肃的辛弃疾也说“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虽然现代人有了更好的纳凉方法,倒也不如顺应天时,平心静气,适当躺平,度过这漫长夏日。

光明网×敦煌画院出品

[ 责编: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