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共富故事②】
张甜清,浙江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米塑传承人。小时候,他总是喜欢拿一块年糕在手里揉搓,小小的年糕在他手中,时常变换新奇模样。成年后,他来到泰顺县下塔村担任村干部,期间,张甜清发觉了米塑这门手艺的乐趣。利用业余时间,他开始沉下心来研究这项技艺。
张甜清(光明网董大正 摄)
从捏神话故事、传统形象,慢慢到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多年来,张甜清一直在米塑这片“一亩三分地”上默默耕耘。直到去年,他“火”出了圈。
那时,三星堆发掘出了重要文物——黄金面具,这下可激起了他的创作欲。
先到地方文物单位了解文物二次创作的版权问题,之后又是购置米粉、配置颜料……经过13天的闭关,张甜清制作的米塑版“黄金面具”诞生了,这为他带来了不少热度,多家媒体纷纷上门采访。此时张甜清意识到,想让老手艺活在当代,就必须结合热点,创作更具特色的作品。
张甜清创作的米塑作品“黄金面具”(光明网董大正 摄)
未来,他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将泰顺县19个乡的特色风土人情,捏制成米塑作品,将家乡的文化带到更广的舞台上。“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既赋予了米塑时代印记,又让乡土文化走出泰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在张甜清看来,所谓精神共富、文化共富,就是要通过一件件独具特色的作品,来拓宽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见识、消除彼此的误解,而在这过程中,非遗,无疑是最佳载体!
出品:光明网 中共泰顺县委宣传部
监制:张宁 廖慧
策划/统筹:翁士格
采访:董大正 陈畅 孙满桃
剪辑:董大正
相关新闻:
一起跨越看泰顺·共富故事|魏朝浩:用非遗技艺打造新时代精神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