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明之美看东方|这里“最早”叫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 正文

文明之美看东方|这里“最早”叫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来源:山西云媒体2022-07-23 15:15

   “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三大重点遗址之一,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感知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必经之地。

  ▲陶寺遗址

  2022年7月21日,由山西省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经天纬地照临四方——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

  此次会议正是为了集中探索中原地区最早进入初级文明阶段的都邑性城址——陶寺遗址,并展示其丰硕的考古成果,如:空前规模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墙、布局规整的墓地、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迄今为止最早的文字、成组成套的礼器......

  最初的中国

  自古以来,陶寺遗址就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根据拍摄的航片显示,千百年来,附近的村庄不管怎样发展变迁,一直呈包围状把陶寺遗址紧紧地环抱起来,而很少占压。

  ▲陶寺遗址航片

  冥冥之中,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保护着这片古老的都城遗址。

  4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内,城址就占据了280万平方米,宫城近13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功能区分清晰,布局讲究,墓葬等级分明,俨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许多学者认为,陶寺就是典籍里记载的“尧都平阳”,根据多年的发掘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聚敛了大量财富,形成了特权阶层。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国家雏形已经形成,文明社会已经来临。

  陶寺遗址,就是早期中国的典型代表。

  尧舜之都

  全国只有陶寺遗址附近的方言,称太阳为“尧王”。是巧合?还是文明的传承?又或者是某种特定崇拜?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伟大的君王尧,究竟有没有建造过伟大的都城?

  2018年,在陶寺遗址宫城的城墙上,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残留下来的“阙楼”式门址。

  高大的阙楼,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门。两处高大的阙楼从宫城的南城墙上延伸出去,模式竟然和隋唐时期洛阳城应天门阙楼的样式相像。以至于后来的紫禁城午门,也沿袭着这种4000多年前的阙楼模式。

  ▲南东门“阙楼式”门址

  ▲故宫午门

  高大的阙楼门址显示着宫城内的宏伟。宫殿之上,仅仅一个主殿,面积就达到了540多平方米。宫城外的窖穴储藏着国家的粮食,窖穴直径达5米,深度7米,内置螺旋形坡道可直达底部。这些大型窖坑,几乎和隋唐时期洛阳的含嘉仓一模一样。

  经过40多年的发掘,陶寺遗址已经是很多学者认定的尧舜时代的都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认为: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反应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相当契合,是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和基石。

  王墓里的中国龙

  陶寺遗址的墓地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一处。40多年的发掘表明,4000多年前,这里的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数量众多的普通人的墓葬不同,贵族大墓相对较少,规格很高,陪葬品也特别丰富。

  1980年,在M3016大墓中,一个圆形的特殊陶器显露了出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陶盘,盘子的中心,栩栩如生地彩绘着一条盘龙。

  ▲陶寺盘龙

  在整个陶寺遗址中,这样的龙盘仅从王级大墓中出土了四件。考古学家认为,龙盘应该属于当时的王者,是高级身份地位的象征。陶寺龙盘里绘制的龙,皆形如蟠龙,身体上有鳄一样的鳞状斑纹,头部两侧方形似熊耳,长颌凸出,尤其是口衔树枝的形象,十分罕见。陶寺盘龙,已经非常接近后代夏商周及后世之龙的形象。陶寺又是最初的中国国家雏形所在,因此,陶寺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

  ▲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

  世界最早的观象台

  4000多年前,陶寺就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天文历法,并且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考古人初次发现13块弧形排列的夯土柱基时,被这一排“墙不像墙,路不像路”的奇特组合,搞得摸不着头脑。

  根据《尚书·尧典》的记载,尧帝时期的天文学十分发达,天文历法关乎农业生产,已经成为王权的一部分,观象台是都城必备的建筑。

  这13根奇特的石柱,会不会是4000多年前的观象台呢?

  通过多年的摸索求证,模拟观测,考古人员终于发现了观象台的秘密。原来,先民是通过观察柱子的观测缝,塔儿山的日出方位,来确定季节和节气的。从第2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春分和秋分均从第7个观测缝看到日出。

  ▲陶寺遗址观象台

  ▲陶寺遗址观象台复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也是中国24节气的祖源。它比英国的巨石阵观测台,还要早上500年。

  神秘的朱书文字

  1984年在陶寺遗址灰坑H3403的发掘中,一个残破的扁壶上,用朱砂写着的两个“字”,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其中一个红色的文字争议不大,很多学者认为他和甲骨文的“文”字非常相似。

  ▲朱书扁壶

  争议比较大的第二个字,究竟是“尧”字还是“昜”字,目前尚无定论。

  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字,却是中国明确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比成熟的甲骨文早了约800年。

  “礼乐文明”的初步形成

  陶寺遗址出土的29件乐器,包括鼍(tuo)鼓、土鼓、特磬、陶铃、铜铃、口弦琴等。鼍鼓和特磬组合是迄今为止所知同类乐器中最早的。

  ▲鼍鼓以及复原

  铜铃,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属乐器。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直到今天,羌族、蒙古族、彝族、鄂伦春族还在使用。

  ▲口弦琴

  鼍鼓这种用鳄鱼皮蒙的鼓,只出现在王级大墓里。土鼓也是基本如此。其中,1对鼍鼓,1件石磬,1件土鼓,都是呈固定组合安置于贵族墓的墓主左下侧。鼍鼓和特磬组合更是传承到了商周,成为贵族独有的陪葬之器。

  陶寺还出土有玉钺、玉琮、玉璧、玉圭等玉礼器,它们和上述乐器共同表明“礼乐文明”在此时就已经初步形成。

  ▲陶寺遗址出土玉器

  ▲玉兽面

  最早的天文测量圭表仪器

  2002年秋,在陶寺遗址中期大墓M22中发现竖立着一根木杆,上面涂有黑、绿色和红色标记的漆,引起了考古工作者对“圭表”的考证。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可以测日影定地中,决定都城选址;可以进行大地测量,认知版图和天下的实际范围与幅员;还可用以制定历法。

  研究证明,M22大墓中发现的木杆就是圭尺。陶寺圭尺的发现,也恰恰说明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使用的圭表仪器,最早出现于距今4100年前的陶寺文化中期。

  ▲陶寺遗址出土圭尺

  由此看来,陶寺遗址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集城墙、宫殿、墓地、乐器、观象台、大型仓储区等各项功能要素齐备的早期都城遗址。

  种种考古迹象也都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陶寺就进入了国家阶段,迈入了文明社会。第一,陶寺文化时期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而是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等级分化。比如前面提到的墓葬差别,实际上反映了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低。第二,陶寺文化与社会出现了“王”这一最高统治者,意味着王权为主的国家出现。第三,在陶寺社会,礼制初步形成,并成为社会制度的精髓传继后世。第四,陶寺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多为夏、商、周及其后世继承发展,与之一脉相承。

  可以说,陶寺就是“最初中国,华夏主脉”。

  特别鸣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

  采写:任慧 责编:武雷涛

  图片来源:文博山西、高江涛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立冬近 农事忙

  • 第七届进博会丨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