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时节,秋叶满园,菊酒散香,宜佩萸归乡,孝亲敬老。
在两千多年的绵延演变中,重阳节被赋予了多元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注入了深沉的情感寄托,承载着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主题在现代文化中被发扬光大,那就是“敬老”。
“九”和“久”是谐音,有长寿之意。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因此被赋予了祈祝老人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既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赋予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
“孝文化”的起始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文化可谓“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之大、地位之高,以至于如果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孝”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中国的传说中,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就是纯由他的孝心所致。4000多年前,一位种地的普通农夫,其生母早逝,后妈性情粗暴、凶狠,同父异母的弟弟蛮横、无理,但这位农夫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他身上表现出的超常孝心,感动上天。他在山下种田时有大象帮助耕地,有小鸟帮忙除草。这位农夫就是“舜”,他的孝行被列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动天”。当时的尧帝听说舜的孝行,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并把帝位也“禅让”给他。
历史上的孝顺人物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同看看历史人物的孝顺故事~
汉文帝刘恒
刘恒的母亲薄氏是一位犹如孟母的贤德之人,教子有方,刘恒的学识修养大多受其母的影响。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按说他只要发一道圣旨,不知有多少太监、宫女前来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显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后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
汤药必先尝。
曾子
“父母在,不远游。”曾子是孔子道业的传承者,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一次,曾子和父亲在瓜田除草,他一不小心却把瓜苗给锄掉了。父亲很生气,觉得他做事不专心,盛怒之下,就举起锄头打了曾子,没想到一下子就把他打昏了。曾父在盛怒之下把儿子给打昏了,他也很后悔、很不安。曾子醒来之后,为了让父亲安心,就特意“援琴而歌”。他开始弹琴,表示身体没事,让父亲不用担心。
后来,这件事传到孔夫子那里,夫子听了非常生气,并对身边的弟子说:“你们去对曾子说,他以后不是我的学生了,以后不要再见我了。”曾子很老实,即使孔子这样地对他生气,甚至都不愿意要他了,他仍然恭恭敬敬地来向老师请教。他说:“老师,我对父亲如此恭敬,为什么您还对我不满意,还说不要我这个学生了呢?”这时孔子就说:“如果你的父亲在盛怒之下一下子把你给打死了,你就会陷你的父亲于不义。大家都会责怪他,说他把自己的儿子都给打死了。你这样做就会陷父母于不义之中,这不是真正的孝道。”曾子紧接着问:“那我应该怎么做呢?”孔夫子教他说:“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如果你的父亲是拿着像锄头这样很厉害的东西打你,你就赶紧跑,不要在那儿一直承受。如果拿的是像小柳条这些不是很重的东西打你,那你就可以接受。
曾子明白了,原来孝敬父母并不是要一味地顺从,还要懂得变通,否则就会陷父母于不义之中。
花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从小练习骑马,长大后更加精通于骑术,正逢可汗征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然而她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行军,木兰便换上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据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除家庭之外,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医疗改革、有病可医、营造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尊老敬老还要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给予特别的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到异地甚至异国求学或工作,阖家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的孤独已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对于不少老人而言,最盼望的是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在重阳节之际,让我们传承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孝文化深入人心,让天下老人安享幸福祥和的晚年。
作者:罗新雨
编 辑:单路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央视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