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不久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引发广泛关注。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刚需”“学霸”“慢生活”“新常态”等新词,又有“见贤思齐”“文以载道”“束脩”“举隅”“竹枝词”等此前未收录过的传统文化词语。一些词语近年来增添的新义项和新用法也被收入其中,如“云”字增补了“比喻通过计算机网络(多指因特网)提供计算服务的方式”的义项。从中不难发现,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时代发展之新。
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例证8万余条。布新的同时,也有除旧修旧。本次修订删除了一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以及个别见词明义的词语。此外,这次修订还参照最新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订正了部分词语的释义。在语言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要素之一。增补、删除、修改、订正,无不展现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呼应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
从2004年推出第一版开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从第一版收录“非典型肺炎”“蓝牙技术”,到第二版加入“软实力”“微博”,再到“正能量”“接地气”写进第三版……纵览这些年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体察时间之河在语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淀的印记。其实,不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给力”等网言网语,第十二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刷屏”等新词……权威辞书的与时俱进,背后是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当然,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语言规范。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汉语迎来了一个相当活跃的时期。新词新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能否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更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不同版本的辞书,不仅呈现语言的真实面貌、服务当下生活,也是还原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4亿吨;10年前少有人知晓的“云计算”,去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移动支付”2011年在我国的年交易规模仅有数百亿元,如今早已走入千家万户……一个个新词语,体现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侧面。在网络词典、网络百科全书已十分流行的背景下,传统纸质词典也不妨进行数字化探索,开展词典形式创新、拓展词典应用场景,更好满足用户查检的需求,更好记录时代发展进程。(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