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时代,新技术让冷门绝学“活”在当下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 正文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时代,新技术让冷门绝学“活”在当下

来源:光明网2023-02-27 09:51
  【“了不起的中国汉文字”系列——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它的发现,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时至今日,距离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已经过去了120余年,但人们对甲骨文的了解仍较为有限。很多人好奇,在这些充满趣味却又晦涩难懂的甲骨文里,究竟蕴藏着古人怎样的文化秘密?

  识别与释读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从20世纪初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们将甲骨文研究接续传承,著述不辍,并让这门古老的学问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在此期间,甲骨文破译之路也开始越走越宽。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时代,新技术让冷门绝学“活”在当下

2016年10月28日发表于《光明日报》上的征集奖励公告

  近日,话题“破译一个未释读甲骨文单字奖励10万元”一度冲上热搜,这是甲骨文释读工作课题责任单位——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10月28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公告。这则面向社会发出的“悬赏令”,一经发出便引起众多读者的注意。其中提出了“鼓励甲骨文研究者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研究手段相结合,形成原创性研究成果”。

  在大数据、云计算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助力甲骨文研究工作,是各界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地处甲骨文发源地的安阳师范学院,拥有国内唯一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甲骨文信息处理人才创新团队,建有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甲骨文活化利用中心和汉字文化体验馆等专业平台,是全国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单位和学术中心。

  研究工作的积累,促进了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目前实验室已建立四个研究方向支撑的学科体系:甲骨学与殷墟科技考古、甲骨文语言计算、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尚未破译的甲骨文单字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在甲骨文考释、甲骨缀合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时代,新技术让冷门绝学“活”在当下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页面

  2019年,实验室向全球发布了“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该平台集甲骨文著录库、文献库、字形库于一体,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从上线之日起便面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为甲骨文研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云时代”。

  截至目前,平台数据库中共收录甲骨著录152部,种类数量为世界最多;收录甲骨图像23万多幅,甲骨文研究论著3万余篇,平台浏览量超过100万次。“通过这个平台,能让甲骨文能被更多人所看到,并且还可以借助‘人机协同’的方式,通过智能化信息提取,帮助专家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刘永革说。

  “以前甲骨碎片都是靠记忆和手工一片一片地拼合。数字化介入以后,可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进行自动缀合,团队据此研发了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目前已缀合37组甲骨碎片,这37组是人类专家还没有缀合出来的。”刘永革表示,实验室的未来目标是实现甲骨文“图形检索”,破译出一个新的甲骨文字,即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直接检索甲骨文拓片上的甲骨文,“这将为全球的甲骨文研究学者及爱好者的甲骨文资料查询带来极大便利,我们正在一步步向这个目标靠近”。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时代,新技术让冷门绝学“活”在当下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助理刘梦婷正在演示信息录入工作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老绝学”,一度因为研究的人太少,而略显冷门。近年来,为推动甲骨文走向大众,让甲骨文从“绝学”变“显学”,做到“绝学”不绝,“冷门”不冷。在刘永革的支持下,安阳师范学院开设了《甲骨文信息处理》特色课程,还举办了计算机编程选拔比赛,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工位以便于研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

  实验室科研助理刘梦婷日常负责的就是甲骨文论著信息录入工作。“因为热爱甲骨文,想到能为甲骨文整体研究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相关知识,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刘梦婷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百年研究气象新。现代科技为保护文物、研究甲骨文开辟了新的空间,而未来如何做好传承,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甲骨文破译,讲好甲骨文的故事,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但我们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策划:李政葳、丁艳 拍摄:曾震宇 撰文:雷渺鑫 制作:刘昊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南西裴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甘肃通渭:医疗"组团式"帮扶惠民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3月22日,重庆万盛石林景区,各式各样的花儿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彰显出浓浓春意。
2023-03-23 19:14
2023年3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结合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的实际需求,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膳食营养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一体,打造适老化、多元化、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2023-03-23 10:36
2023年3月21日,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期为3月21日至26日,来自国内外156所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展。
2023-03-22 10:42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03-19 10:41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03-19 10:41
3月16日,北京,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4日,中国国际羽毛球大师赛在江西瑞昌揭幕。
2023-03-15 10:08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03-14 10:06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2023-03-10 09:47
2023年3月9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索道维护人员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在天子山索道联合开展索道高空救援模拟演练
2023-03-10 10:09
2023年3月9日,为期三天的广州文交会在广交会展馆D区举行。广州文交会以“文化的广交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轴,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等亮点。
2023-03-10 10:05
3月7日,“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237位画家的237件作品,将持续至4月9日。此次展览是2023年苏州美术馆农历年后举办的首次展览。
2023-03-08 11:25
惊蛰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春茶已进入全面采摘期,侗乡茶农抢抓时节,采摘、加工早春茶。茶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三江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3-03-07 10:12
202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许多集邮爱好者来到"雷锋邮局"选购纪念邮品。
2023-03-06 10:45
2023年3月4日,在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市民广场,志愿者为市民缝纫衣服。
2023-03-05 09:57
2023年3月3日,一艘货轮航行在杏花映衬下的长江重庆巫山段水域。随着气温的回升,长江三峡巫峡两岸,杏花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船行其间,如在画中。
2023-03-04 10:01
2023年3月3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广场的停车楼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54.18万度电,光伏发电二氧化碳年减排量达1537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3-03-04 10:01
2023年2月28日傍晚,山东荣成爱伦湾海洋牧场,机动船拖着舢板披着晚霞驶向沿海码头,构成海上田园夕阳牧归图
2023-03-0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