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走进国家传统村落公园”为主题的第二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于3月9日在松阳县举办现场评审会。
此次五百余张图纸在松阳·文里三庙文化交流中心展出。十位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等高校的建筑院系教授、深耕松阳的非遗保护专家及建筑设计事务所大咖组成评审团,采取“作品展示+现场投票”方式进行评审。
据了解,自2022年10月28日启动以来,历经四个多月的报名、全景考察、答疑及作品征集等环节。本届大赛由松阳县人民政府和乡村复兴论坛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学术指导,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
截至今年1月29日,有来境内外129所高校以及243个社会团体,累计共有669个团队报名,最终现场评审有效参赛作品达273份。大赛最后,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设计的《山林环庙 立体游园》作品,将名都百货老街片区“化楼为山,庙学相宜”而摘得桂冠。
松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海刚表示并强调,大赛既是交友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集智借力的宝贵机遇,期待各位专家对松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把脉问道”,为建设“国家传统村落公园”提出宝贵意见,松阳将认真消化吸收大赛优秀方案,加快规划完善和项目建设,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贡献更多有益经验、打造更多示范样板。
“通过大赛,古老的松阳成了各方实践创意的热土,各类村落成为吸引创意智力的‘青年磁场’。无论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建筑师,还是励志用作品展示实力的未来新设计师,松阳大赛都是一个圆梦舞台。”本届大赛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许懋彦表示说。
据悉,大赛筹备以来,围绕“古村落、旧城区、新生活”基本目标,以“精改造、微提升”行动为抓手,将传统村落保护融入现代化生活需求,公开征集一批创意性强、地方特色突出的设计方案,打造形式新颖、功能多元的松阳村落新场景、新地标、新名片,为居民与往来游客提供新体验。
一是三大点位,精准聚焦村落需求。大赛经多轮踩点、调研,遴选出三处真实的乡村建筑空间点位——“松阳招牌”老街名都百货片区、“老牌网红村”杨家堂村牛棚片区、“新网红打卡”横坑村观景台。相比首届和其他大赛,点位更精简也更有意思、设计更聚焦也更精准。
二是720°全景,精准满足选手需要。为助力参赛者创作出更契合松阳特色的设计,大赛制作了三处点位的720°全景影像,以“云场景”助力选手身临其境,深度挖掘建筑点位改造需求。即便无法亲临现场,也能把点位方方面面摸透摸实。
三是完善服务,特邀专家点题答疑。为帮助参赛者开导思路、破解赛题,组委会特邀6位专家评委,解答松阳村落的核心特质、“村落公园”概念和评审标准等,并梳理参赛困惑集中解答,让参赛者少走弯路,直击设计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松阳已成功落地了一批乡村建筑名作——过云端觅境、桃野、飞茑集等一批高端民宿、先锋书店以及20余个展示农耕文化的乡村工坊。这些建筑链接在地文化、嫁接生态产业、对接网络风口,多次登上联合国人居大会等国际舞台,通过点石成金、标杆示范撬动松阳知名度、美誉度提升,也成为松阳建设“国家传统村落公园”金名片的信心和底气。
为此,举办建筑大赛就是要坚持“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让一切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双创”活力迸发,借人才活力打造形象气质俱佳的现代化村落公园。如今,这两百余份方案为松阳乡村的可能形态提供了可行思路,通过重点加快优秀作品及其团队的深化合作,全力推动落地生根。(光明网记者 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