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国家各级文物部门加大石窟寺保护力度,推动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正处于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长期关注着石窟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
“当下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瓶颈是什么?下一步又该怎么走?”黄林代表表示,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石窟寺是我国重要的文物类型。但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由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方式与需求和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石窟寺文物保护较为紧迫的本体预防性保护、保护性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展示利用、复原研究等,还暂未纳入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审批和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限于地方财力,相关工作无法由地方独立开展。
对此,他建议,将上述相关工作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审批范围,加大对石窟寺保护专项工作的支持。同时,他建议将石窟寺保护研究、保护技术研究、本体监测、数字化保护等纳入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畴,支持石窟寺保护工作的开展。
黄林代表表示,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必须坚持文物安全的底线、红线、生命线,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工作力度,健全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依法保护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合力,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切实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渺鑫 孔繁鑫 李政葳 夏静 张锐)
欢迎扫码关注“文博深1°”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