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马萧林委员:数字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与创意产业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节目中,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将与网友分享自己对于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复苏的思考。
https://flv1.gmw.cn/gma/20230313/20230313114034100_9880.mp4

马萧林委员:数字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与创意产业

来源:光明网 2023-03-12 08:43

  光小明的两会文化茶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文化自强”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既是对新时代十年文化建设经验的提炼和继承,又是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文化发展的擘画与部署。

  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特别推出“光小明的两会文化茶座”音频电台,邀请多位文化领域代表委员,请他们结合工作、生活经历,分享文化感悟,畅谈今后五年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本期节目中,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将与网友分享自己对于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复苏的思考。

马萧林委员:数字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与创意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博物院院长 马萧林

  记者:您如何理解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复苏?在这方面,河南博物院未来有哪些计划?

  马萧林:现如今,数字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与创意产业,催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形式,也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像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就是其中一个范例。我们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优势,与各类文化创意公司开展合作,打造多样化、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这本身就是在助推经济发展。

  博物馆观众量的日益增加,随之也带动文创产品的销售,而这些文创产品很多都来源于小微企业。举个例子,河南博物院的网红文创“考古盲盒”的生产厂家在河南省宜阳县下龙村,这个村子之前是个贫困村,在“考古盲盒”火起来一个月后我去过一次,从最开始的十几个人在小厂房生产,到后来2021年7月我们了解,“考古盲盒”制作工厂逐渐扩充到三四十人,通过合作生产文创产品,促进个人和小微企业增收,工人月均收入近3000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广东、浙江、河南等企业为考古盲盒提供配套产品,形成了一个小的产业链。此外,还有一批生产陶瓷、三彩、青铜、纺织、竹木、文具等类别的小微企业。2021年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突破了4000万,可想而知,这背后能带动不少的就业。包括我们自身还招聘了20多人的工作人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这都是在助力经济复苏。

 

马萧林委员:数字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与创意产业

 

监制:张宁 廖慧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李昱莹

采访:孔繁鑫 雷渺鑫 丁玉冰

剪辑:董大正

[ 责编:张悦鑫 ]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