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脉寻踪】如梦五千年
——“中华文明在内蒙古”走进呼和浩特网络主题活动举办
初夏风和日暖,调研组徒步塞上草原,在这里,遇见敕勒川、老牛湾、明长城、北魏祭天遗址,顺着文物古迹,一路探寻中华文明在内蒙古的历史文脉……
草原上的长城
为进一步梳理中华文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历史脉络,加强“两个打造”网上宣传,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内容建设,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5月15日至1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光明网、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承办的“中华文明在内蒙古”走进呼和浩特网络主题活动,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办。
“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正在聚焦聚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力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走在前、作表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负责人表示,为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推出“两个打造”的具体举措,以更好展现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新时代形象。
调研组在金界壕遗址考察
据悉,“两个打造”是内蒙古自治区在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举措,即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深入探讨“两个打造”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调研组参观内蒙古博物院
记者了解到,调研组由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张铭心,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规划出版办公室研究馆员谢沫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等外地专家,与昭君博物院院长武高明、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乔庆智等当地专家组成。5月15日,调研组于呼和浩特市开启调研行。
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与长城在此“握手”
在为期5天的走访中,调研组走进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触摸内蒙古高原从远古时期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升华的历史进程;走上北魏王朝延续华夏祭天礼仪的皇家祭天遗址、步入为纪念王昭君“青冢”而修建的昭君博物院,感受千百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脉络;来到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站在地处晋、蒙黄河大峡谷的核心地段和黄河“几”字弯腹地,眺望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壮丽景象;踏上清水河段全长约155公里的老牛坡明长城遗址,仰望烽火台,找寻悬崖戈壁上的岁月痕迹……
调研组合影留念
调研组此行,以中华文明在内蒙古为切入点,希望探索、表达内蒙古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依托文化力量,依托可展现、可传播的形象,让更多人体会到内蒙古的壮丽自然之美、厚重人文之美和绿色发展之美。
(光明网 董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