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由中宣部文艺局指导,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促进网络文艺创作”网络文艺骨干人才研修采风活动在江西南昌、上饶两地开展。
作为网络影视领域代表,著名作家、编剧于小千参加了此次研修采风活动。于小千表示,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是“富矿”,但是“富矿”更需要精耕细作,“文艺是世界语言,希望可以在我们手中找到更好的中国的表达方式。”
著名作家、编剧于小千
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于小千是一位职业编剧,从《家有儿女4》到《扫黑风暴》再到《漫长的季节》,10多年来,他担任编剧的影视剧集达20多部,其中不少成为爆款。
于小千说,面对当今这个开放的市场,他经常会问自己:当今时代,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竞争?何以自处?我们有没有可能往更远的地方眺望乃至立足?
“这次研修采风活动,给了我一个答案。”对此,他首先谈到了在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见闻和感受。
在他看来,展馆中展示的宴席的座次排列、餐食的分配、歌舞伎的助兴等等,这些生活细节体现着古人“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理念,这是看得见的礼仪,也蕴含着我们的先辈与天地相处、与自然相处、与周围相处、与自己相处的精神理念。
“这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它可能会停滞,可能会升级,但从未从我们的血脉里、生活中被剥离过。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别人学不走的优势。”于小千说。
对此,于小千解释道,我们的优势就在我们身后五千年悠久且从未间断的历史文明中,在我们自身可能熟视无睹、但实则有迹可循、鲜明清晰的文化印记中,也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未来,对中华文明行之愈远的自信和相信中。
能够做到情感共通的作品,一定不会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关于如何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于小千从一名编剧的视角谈道,在坚定文化自信上,要积极了解市场,同时要争取能够引领市场,要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式表达一定能赢得当下观众,乃至更大范围的世界观众,“好的故事,好的内容,是永远都有市场的。”
在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上,于小千认为,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的文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关键是如何去精耕细作,如何与当下最年轻的一代观众情感共通。
“人的情感,古今中外其实都是可以相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相通的点找出来,表达出来。这是作为编剧,作为主创,面临的永恒的命题和永远的挑战。”在于小千看来,能够把情感共通找出来、表达出来的作品,一定不会差。
为更好打造网络剧,编剧应时刻注意自我提升
当前网络影视剧风行,今年,于小千担任编剧的网络剧《漫长的季节》高分收官,被称为高口碑爆款悬疑剧。
于小千深耕影视剧创作多年,在他看来,传统影视剧更注重老少咸宜,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照顾最大范围的观众,更有陪伴性,收看场景更多是在家庭里;而网络剧在题材上更垂直、更细分,在表达方式、体例、类型等方面也更多元化,单集时长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
那么,为打造出品质和口碑俱佳的网络剧,编剧需要进行怎样的改变和尝试?对此,于小千认为,对编剧来说,要时时注意更新和提升自我,面向当下整个社会或者目标收视群体,在审美和表达上既要有当下性,又要有前瞻性。
“不是单纯地迎合观众和市场,而应时刻注意提升自我,从而给观众和市场带来超乎预期的、更好的内容和审美,让大家觉得:哦,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欣赏!”于小千说,这是对编剧更大的挑战。
于小千透露,他正在推进创作的一个项目,是由公安作家吕铮同名小说改编的特警题材网络剧《藏锋》,在这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创作着眼点仍然是人物,而非对特警生活的猎奇展示。为了把这部剧拍好,今年上半年,于小千专门去到湖南衡阳采访,收集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和人物的经历,并把这些故事融入他的作品里。
他介绍说,这部作品表面上是讲特警,实际上还是讲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特警这个相对特殊的岗位上,他们会经历什么,遇到什么,克服什么,作品有一些轻喜剧的色调。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