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历经1460天,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工程在10月26日顺利竣工验收,在大运河畔完美亮相。日前,在这座艺术殿堂前,北京建工集团举办了一场属于特殊的庆功会,为大家近四年的辛勤付出画上圆满句号。
科技赋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北京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因此也被称为“文化粮仓”。来到北京艺术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徐徐拉开的大幕”,在阳光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光影变化。
对于建设者来说,美轮美奂的造型却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工程的外立面呈现出的‘大幕拉开’的灵动意象,对我们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吴良良说。
随着夜幕降临,北京艺术中心在运河畔缓缓亮灯,流光溢彩、灿若星河。北京艺术中心夜景照明的设计延续了外立面帷幕拉开的意向。
“要呈现出这样的效果着实不易。”吴良良介绍,项目团队采用了“蜘蛛人”、高空作业车、活动脚手架等辅助安装方式,并在配光中采用分时段、多模式、多场景控制,同时还采用了领域内前沿的智能控制系统,以确保工程照明的配光方案顺利实施。31108个点光源,5500米顶面线槽灯,1200米线条灯,项目团队仅用四个月完成安装。
现在,这些灯光与剧院外幕墙的线条完美重合,组合出一道平滑的折线,极富层次感,仿佛一整块舞台幕布正被缓缓拉起,共同构成夜晚星光熠熠的音乐殿堂。
精确到毫米,呈现顶级听觉盛宴
面对世界最高标准的声学要求,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作为参建单位技术负责人,时刻与比利时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和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声学所两支顶尖团队同频共振,参与到工程音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根据各剧场的不同使用需求,参照国际惯例并广泛听取艺术家、专家的意见,共同制定每个剧场不同的声学指标。
北京艺术中心每一处都充斥着精密的声音设计,观众厅内每一处空间曲线、建筑材质都进行了周密考虑。声学工程师和建筑师先期采用专业声学模拟软件对厅内进行了三维精细形体设计,以满足建筑声学对精装设计、材料和设备噪音的苛刻要求,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
“声学是一个剧场的灵魂,是剧院建筑最重要的部分。在北京艺术中心,包括座椅在内,尤其是音乐厅,毫不夸张地说,音乐厅内的所有造型体都是声音的反射器,在这里听音乐会就像‘住在音箱里’。”付雅娣形容道。
9月27日、28日,北京艺术中心首场测试演出圆满落幕。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专家称,音乐厅本底噪声达到极值水平NR8,背景噪声在最不利条件下测试结果已优于设计要求,混响等音质指标测试结果良好。测试演出后,小提琴家宁峰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演出,他说:“走进音乐厅,我就被它的声场效果所震撼。”
随着北京艺术中心工程的顺利竣工,项目团队完美通过最后的“大考”,再次用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生动诠释了首善标准之下的“建工速度”,和实干担当、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北京东望,大运河畔,传承千年之城的历史底蕴,谱写古今交织的文化序曲,大幕将启,剧场新生。(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