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妍妍 房 灿 牛健宇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艺术更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三彩作为陶瓷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绚烂多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提出“洛阳三彩”的概念,更使三彩艺术摆脱因特定历史时期而命名的局限性,使三彩艺术在新时代有了创新发展的可能。
三彩艺术的概念及其溯源
三彩作为陶瓷制品,是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反映了时代的工艺技术与审美趋势。洛阳地区正是三彩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唐三彩文物出土最多的地方。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先民们就发明了陶器。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开始出现,其造型简洁,纹样抽象。3800年前的夏王朝时期,白陶器、红陶器和灰陶器出现,并且烧制出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其表层有釉、胎质坚硬、具有一定防水性。约3600年前的商朝,洛阳地区的先民们对陶瓷烧制技艺逐渐成熟;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洛阳彩绘陶器技艺完善,为后来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000年前,东汉洛阳,汉代三彩出现。1300年前的盛唐洛阳,“唐三彩”出现,成为中外陶器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研究陶瓷工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三彩”这一术语经常被提及,但其真正的含义和范围常常被误解。首先,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将“三彩”与“唐三彩”等同。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唐三彩”中的“唐”明确指称唐代,因此,“唐三彩”专指唐代的三彩制品,而“三彩”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术语,描述的是一种跨越多个时代的陶瓷工艺。其次,部分研究者或爱好者可能会误认为“三彩”仅包含三种颜色。但在实际的学术解读中,“三”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种颜色,而是一个象征“众多”的虚数。因此,“三彩”实际上代表了陶瓷的多彩性。这种独特的陶瓷工艺在历史长河中被广泛应用,在日用品、生活用具、陈设装饰品、殉葬品、建筑材料等方面全方位使用,成为反映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重要物证之一。
“洛阳三彩”学说,是由三彩大师郭爱和提出,在2008年末的“全国普查工艺美术门类品种”后得到最终确认。“洛阳三彩”包括洛阳唐三彩、新工艺三彩、三彩釉画艺术品三类,一切彩色低温釉陶均属于洛阳三彩。虽是在2008年前后提出,但它仍是传统三彩艺术的传承,是在传统三彩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突破色彩、形制等方面的局限进行创新。郭爱和对三彩的重新命名,将其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性的、包容性的陶瓷美学体系和文化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彩创新发展的当代品牌——“三彩艺”
“三彩艺”品牌创始人郭爱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将“三彩艺”确立为当今洛阳最具声望的三彩品牌之一,不仅代表了洛阳三彩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在河南省文化产业中具有广泛影响,获得由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的“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的称号,其作品包括三彩釉画、三彩陶塑、三彩环艺等。同时,郭爱和设立了多个文化机构,如中国三彩艺术馆、中国三彩文创园、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郭爱和三彩艺术馆以及三彩艺连锁店等。 “三彩艺”品牌成功推动了三彩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了三彩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三彩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当今工艺美术的舞台上绽放。
近年来,许多品牌都在相继创新,推出文创周边、联名产品、品牌IP等,目的就是让当代年轻群体更易接受本土的文化品牌。郭爱和的“三彩艺”作品代表了这一创新浪潮,它在传统三彩工艺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现代科技,将原本古老的三彩陶艺呈现为平面的三彩釉画艺术。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类似于油画和国画,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多样化的题材呈现,满足了当代审美需求,为三彩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工艺设计内容形式创新,重焕三彩生命力。
1.工艺形式类型创新
三彩釉画是洛阳三彩创新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三彩釉画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的平面化陶瓷艺术作品,由立体造型变为平面釉画,突破了艺术品在造型空间维度的局限性,拓展了艺术表现力,三彩釉画分为工笔三彩与写意三彩两种创作类型。三彩釉画的制作工艺流程为:制胎、立线、配釉、施釉、窑变,烧制完成的三彩釉画作品拥有艳、亮、透、流、融五大艺术特点。
图1 三彩釉画《唐韵》 郭爱和 图2 三彩釉画《晨曦》 郭爱和
工笔三彩是三彩釉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将工笔画在陶瓷上展现出来,色彩艳丽,图案细致,是陶瓷艺术的重大突破,证明了工笔画法可以用“三彩釉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精致新颖。比如:《唐韵》(图1)题材选自盛唐敦煌壁画,以工笔三彩工艺,塑造出金碧辉煌的唐代妇女,完美体现唐代仕女丰腴、雍容华贵之美,反映盛唐时期人们对美的定义与追求。此作品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入展法国巴黎卢浮宫“第十八届国际文化非遗展”。
写意三彩是三彩釉画的全新表现形式,形简而意丰,是“意”与“境”的融合,画面经过创作者心灵的加工,施以相应釉色,随窑变形成自然的流动,富有韵律感与节奏感,亦真亦幻,瑰丽多姿。《晨曦》(图2)是郭爱和大师的写意三彩,以绿色为基调来描绘晨光,将中国陶瓷与国画的山水意境相结合,山上的树木用剪影的形式来表现,使画面色彩层次多变,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该作品在“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与“百花杯”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三彩环艺是一种新型陶瓷艺术,将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相融合。它以壁画形式出现在公共环境之中,重新演绎画面艺术,是三彩艺术形式的创新。《文明之源》(图3)是郭爱和大师设计创作的大型三彩陶瓷壁画作品,长20米,宽20米,现存于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画面由4万余个刻有学科代名词、洛阳师范学院校史、姓氏来源等汉字的三彩陶瓷砖拼贴组合而成,流光溢彩,众多文字符号构成树的年轮形式,又似宇宙星河、道家八卦等造型,采用黑、白、红为主色调,细看又有万千绚丽色彩,这些元素皆指向洛阳师范学院扎根于河洛大地、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综合性大学性质。
图3 三彩壁画《文明之源》 郭爱和
2.三彩色彩创新
郭爱和“三彩艺”作品之所以给人以流光溢彩的画面效果,是因为其在传统三彩的色彩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制出稳定的大红、柠檬黄、豆青、湖蓝等多种色彩,在施釉过程中通过神奇窑变,产生美妙神秘的色彩效果,从而打破了传统三彩釉色,推动了三彩釉色的飞跃发展。
3.功能题材创新
传统三彩艺术题材多以骆驼、马等为主,主要用于装饰摆设,但郭爱和的三彩艺作品题材形式多样,有工笔人物题材,历史文化题材与时代精神题材等,功能不仅局限于欣赏,更带有文化传播功能。在三彩壁画作品《洛阳》(图4)中,将西周洛阳青铜方鼎放置中央,上方环绕着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朝代名字,下方是洛阳城剪影,左右融合河图洛书、牡丹、世界文化遗产卢舍那大佛、周公像、唐三彩、夏乳钉纹爵、仰韶文化等文化元素,用“三彩艺术”作为载体,向每一位观众讲述河洛大地的辉煌历史,可谓“一图读懂洛阳史,五千年文明入画中”。该作品获全国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入选德国柏林中原文化精品展、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水、土与火的艺术”中国陶瓷艺术精品展。
图4. 三彩壁画《洛阳》 郭爱和
结语
传统文化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需求才能焕发生机,洛阳三彩艺术同样如此。郭爱和的“三彩艺”品牌不仅拓展了三彩工艺、色彩、空间和题材的范围,还通过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爱和小镇、社交媒体平台等传播途径扩大了三彩的影响力,这使传统三彩艺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总之,洛阳三彩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创新发展,将其融入现代生活,运用现代设计和创意,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洛阳三彩的保护和传承才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胡妍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房灿,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牛健宇,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黄河流域传统手工艺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