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鲲鹏击浪》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该剧作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献礼作品,正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以及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热播中,观众反响热烈。该剧选取了毛泽东1918年至1921年的求知道路,展现更多伟人年轻时少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构建出青年毛泽东不畏艰难、奋进向前寻求真理的饱满形象。在此基础上,该剧深挖细节,通过细腻的群像描写展现出一群有血有肉、心怀家国的青年形象,成功塑造出一部热血年代青春剧。
以“人之常情”再看伟人
《鲲鹏击浪》的编剧马继红曾说:“要塑造一个接地气的、真实的毛泽东,就必然要将他从伟人的光环中还原出来,写他作为普通人的意趣和情怀,突出他成长道路上的遭遇,以及他的喜悦、愤怒、悲伤、焦虑、无奈等全部情绪。”该剧让观众得以从“人之常情”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青年毛泽东。在暗流涌动的年代,青年的他也曾面对“忠孝两难全”的痛苦。毛泽东的母亲虽然病重,却仍然支持孩子奔向理想的道路,递上沉甸甸的包裹,只望孩子能少吃一些苦。毛泽东跪地向母亲磕的头,何尝不是当代年轻人对父母的愧疚与感激。谋生在外,家里的味道永远牵挂在心头。正是这些既温情又真实的细节,向观众展现出有血有肉的毛泽东,也得以让观众产生共鸣。
挫折击不败对“真理”的追求
拿掉高大上的口号,在《鲲鹏击浪》中我们能看到初出茅庐频频受挫的毛泽东,贫困到以卖字为生勉强裹腹,为赴法国留学去街头卖苦力挣钱,八个人睡一个通铺等等。在挫折面前,毛泽东永远以长远的眼光和乐观的心态剖析问题,挫折击不败他对“真理”的追求。该剧也通过这些艰难谋生的一幕幕剧情,刻画出在这时代中不甘平凡心向未来的青年们。在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中,对于他青年时期的描述较少,而这种更具烟火气的剧情表现方式,不只丰富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也抓住新一代年轻观众的视线,以百年前的故事打动现在的观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跨过时间的流动,他们也能从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经历中寻找自己的信念。
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避不开“人之常情”到坚定追求“真理”,《鲲鹏击浪》展现出一个生动鲜活的青年毛泽东。他的精神内核从未软弱,望向远方的目光依旧坚定。从信奉教育救国到接触马克思主义,扭转思想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这对毛泽东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三年之路,观众将与毛泽东同行。(刘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