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 正文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来源:新华社2024-05-12 21:05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每次翻看自己拍摄的那些关于母亲的照片,眼前就会浮现这些感人的故事片段,我深深感动于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一)

  黄乜鲜背着儿子黄必华上学的画面,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位家住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板康村板江屯的母亲,以瘦弱之躯日复一日背着儿子黄必华上学,从初中一直背到大学。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东兰县隘洞镇板康村,黄乜鲜背着儿子黄必华上三轮车(2018年2月26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东兰县高级中学,黄乜鲜背着儿子黄必华前往6楼的教室(2020年5月9日摄)。

  2018年2月26日,广西东兰县高级中学即将开学。那天,我赶到板康村板江屯时,天还没大亮,但黄乜鲜早已起床做起了准备,照顾儿子洗漱、做早饭、收拾行囊……

  她的儿子黄必华读小学时因病致下肢瘫痪,黄乜鲜家境清贫,丈夫身体差,夫妇两人担心自己老了以后,双腿残疾的儿子无法自食其力,“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他们决定让因病已离开校园三年的黄必华回到小学课堂,由黄乜鲜的丈夫每天背着他去学校。

  黄必华上初中时,黄乜鲜和丈夫到学校附近租房,一边打工一边背儿子上学。黄必华读初中时,黄乜鲜的丈夫因病不幸离世,背儿子上学的重担落在了黄乜鲜的身上。

  黄必华到县城上高中后,黄乜鲜住到学校给他们母子俩免费提供的宿舍里,每天背儿子到教室上课,照顾儿子的生活,空闲时在学校小卖部打零工赚点生活费。

  2018年2月26日,板康村板江屯春寒料峭,细雨纷飞,黄乜鲜收拾好后,把儿子背上三轮车,“突突突”沿着盘山公路往20多公里外的县城奔去。

  到了东兰县高级中学,黄乜鲜把儿子从三轮车上背下来,刚把满车的行装卸完,上课铃就响了,这位50岁的母亲背着儿子穿过校园小道,一步一个台阶,朝着教室走去。“上学才是他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还能背多久,但能背一天我就坚持一天。”从儿子的教室回到宿舍,这位看不懂汉字听不懂汉语的母亲,擦擦额头的汗水,用壮话一句一顿地和我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东兰县隘洞镇板康村,黄乜鲜用三轮车载着儿子黄必华行驶在上学的路上(2018年2月26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黄必华在上学路上为妈妈黄乜鲜整理帽子挡风(2018年2月26日摄)。

  2020年5月9日,我再次见到这位母亲。当时,黄必华的教室在六楼,黄乜鲜每天背着儿子上下教学楼要六个来回,从来没有迟到。“有时候,见我背得太累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也会主动帮忙。”黄乜鲜一脸感激。

  母子俩日常生活开支几乎都压在黄乜鲜一个人身上。她家里种有三亩田,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去打理。平时,她在照顾儿子之余,在学校捡拾废旧物品卖钱补贴生活费。“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下去。”黄乜鲜说。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东兰县高级中学宿舍,黄乜鲜在择菜,黄必华在看书(2018年2月26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东兰县高级中学,黄乜鲜在收拾捡回来的废旧物品(2020年5月9日摄)。

  令人欣慰的是,黄必华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现在,这位有着瘦弱身躯和坚强脊梁的母亲,继续陪伴儿子完成他的学业。


  (二)

  我镜头里的另一位母亲叫何冬艳。

  何冬艳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她的儿子阳阳(化名)在1岁8个月时被诊断为中重度孤独症。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康复训练机会,何冬艳带着阳阳跟随在广东工作的丈夫四处辗转。

  阳阳3岁那年,他爸爸因病不幸离世,这个不幸家庭所有的重担压在那年只有28岁的何冬艳身上。为了让儿子继续得到康复训练,何冬艳来到广西南宁市租房居住,一边打零工赚生活费用,一边陪儿子进行康复训练和上学。

  这期间,只有高中学历的何冬艳,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报读了广西师范大学函授班,获得教师资格证,通过自学心理咨询课程,获得《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等资格证书。

  2023年3月31日,我到何冬艳位于南宁市的出租屋采访时,她正陪着儿子进行做手工、打鼓等康复训练,由于阳阳精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个训练项目做几分钟又得换另一个项目。做手工时,阳阳总是开小差,一下子嚷嚷想要这个东西,一下子又嚷嚷想要那个东西,何冬艳看着烦躁不安的儿子长长叹了一口气,又摸摸他的头,细声细语劝导他安静做手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位于广西南宁市北湖北路的出租房里,何冬艳和儿子阳阳在做手工(2023年3月31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位于广西南宁市北湖北路的出租房里,何冬艳教儿子阳阳打鼓(2023年3月31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位于广西南宁市北湖北路的出租房里,阳阳帮妈妈何冬艳拔白头发(2023年3月31日摄)。

  当时,阳阳是南宁高新区龙华学校的初中生,何冬艳除了日常照顾儿子,还在龙华学校照顾8个孤独症孩子和1个唐氏综合征孩子、两个脑瘫孩子,这位在坎坷命途中自强不息的母亲,几乎每天都在这些孩子身边忙碌,她要让更多像她儿子这样不幸的孩子,获得多一点帮助,看到多一点希望。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南宁高新区龙华学校,何冬艳和她照顾的孤独症学生在一起(2023年3月31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南宁高新区龙华学校,何冬艳教她照顾的学生画画(2023年3月31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南宁高新区龙华学校,何冬艳和她照顾的学生在一起(2023年3月31日摄)。

  现在,何冬艳除了照顾自己的儿子,还照顾16个孩子,其中孤独症孩子6个、脑瘫孩子2个、智力迟缓孩子7个、唐氏综合征孩子1个。她说,这一路走来,他们母子得到很多善良人的热心帮助,她现在每天所做的,不仅是为了生活,为了感恩,更重要的是想用善意去感染更多的善意,让更多“星星的孩子”看到阳光。


  (三)

  张清秀也是一位想让更多孩子得到温暖的母亲。

  张清秀家住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华镇育才村,曾经她常年外出务工,大儿子长年在外婆家生活,小儿子还曾寄宿在广西柳州市的亲戚家里。2010年,她从广东务工回家过年时,发现儿子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个陌生人,言语交流也是非常生疏。那一瞬间,她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决定安心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孩子,就是收入再少也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在家照顾孩子期间,她看到村里还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眼神总带着淡淡的忧伤。“当时,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萌芽——我要给村里留守儿童‘一个家’。”张清秀说。

  2012年5月,张清秀在村里建起首个“留守儿童之家”,发动当地妇女成立一支由5个人组成的“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通过与留守儿童“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三”结对子形式,给村里留守儿童母亲般的关爱。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宾阳县中华镇的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张清秀和孩子们一起玩耍(2024年3月5日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宾阳县中华镇的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张清秀(左二)陪小朋友阅读(2024年3月5日摄)。

  我曾三次到张清秀的“留守儿童之家”采访。2024年3月5日,我再次到访时,正赶上孩子们放学回到“留守儿童之家”,张清秀忙前忙后帮他们搬玩具,陪他们一起玩耍,有闹别扭的赶紧走过去劝一劝,有哭鼻子的赶紧抱起来哄一哄。孩子们准备回家了,张清秀给他们准备了每人一块小蛋糕,孩子们领到蛋糕后,欢欢喜喜一起分享,热热闹闹的“留守儿童之家”洋溢着童真的欢乐。

  如今,在公益路上走了12年的张清秀,已从一名留守儿童的妈妈变成当地“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的“领头雁”,这个服务队的“代理妈妈”从当年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47人,让50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母亲般的温暖,志愿服务队先后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张清秀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回首来时路,张清秀想继续温暖更多留守儿童的心,让他们成长的天空,多一点阳光雨露,多一点欢声笑语。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在广西宾阳县中华镇的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外,张清秀和孩子们交流(2024年3月5日摄)。

  提起这些母亲的故事,我心中满满的感动和敬仰,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们选择负重前行;为了更多孩子的欢乐,她们选择无私奉献。

  母亲节,我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她们这样诠释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记者:陆波岸

  编辑:郝建伟 徐嘉懿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重庆巴南:非遗展演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