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北方昆曲剧院第五期“荣庆学堂”第二次剧目彩排汇报在北昆戏仓圆满完成。本次彩排录像的剧目共15折,观看彩排的专家评委表示,在时间短、剧目多的情况下,学员们把这些经典剧目攻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再假以时日,细心锤炼,一定会把这些经典作品都继承下来。
这15折剧目为《鲛绡记‧写状》《绣襦记‧剔目》《风筝误‧后亲》《荆钗记‧开眼上路》《长生殿‧絮阁》《贩马记‧写状》《冥勘》《荆钗记‧雕窗投江》《盗库银》《绣襦记‧打子》《鸣凤记‧嵩寿》《双官诰‧做鞋》《双官诰‧夜课》《双官诰‧荣归》《双官诰‧诰圆》。
在这些剧目中,有一些是几十年没有在舞台上出现过的老戏,比如《鲛绡记‧写状》,该剧目的南方昆曲特色明显,里面有大段的苏白对话。对此,北昆艺委会负责人魏春荣建议,老戏里的大段苏白对于以北方演员为主的北昆是一个挑战,北昆接下这个戏以后,在后续打磨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转化一下念白,保留偶尔出现的苏白,作为全剧的点缀。
《绣襦记‧打子》 曹文震饰郑儋、王奕铼饰郑元和、李欣饰宗禄
《长生殿‧絮阁》 王丽媛饰杨贵妃、张贝勒饰唐明皇
活动中,昆曲艺术家乔燕和强调了昆曲艺术“口传心授”的必要性。她谈道,经典剧目必须学员和老师面对面才能学到手,怎么唱,怎么念,眼神动作,都是老师手把手教,所以北昆坚持“荣庆学堂”的剧目必须现场教学。她希望大家把戏学到以后,沉下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魏春荣也表示,跟老师学了戏以后要不断实践,有些东西必须在舞台上不断磨练,才能够有所成长,但前提是达到一定演出标准才能在舞台上演出,要有成熟演员的造诣,才能在舞台上站得住。在他看来,演员一定要在台下琢磨人物,在台上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演好戏。
北昆副院长邵天帅介绍,北昆非常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荣庆学堂”项目是北昆长期人才储备计划的一部分。“荣庆学堂”学员不限于青年演员,也有成熟的演员来学习,目的就是把北昆各年龄段的人才梯队搭建起来,做好剧目和演员的储备,也为演员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北昆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表示,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院团的130多人次老师来到北昆进行教学,和来自北昆和其他院团的330多人次学员参与学习。学员们通过学习继承了老师们的表演技艺,在今后的表演中经过消化、沉淀、打磨,再在舞台上呈现出符合当代艺术审美的精品。在他看来,这种去芜存菁的活态传承,就是“荣庆学堂”的意义所在。
从2017年到2024年,“荣庆学堂”经历了五期的教学相长。“已经学习的200折剧目,还要经过全体北昆人在今后不断努力转换、沉淀、加工、打磨,争取在舞台上再次呈现给观众具有高度审美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北昆副院长邵天帅说。
北昆院长杨凤一指出,要传承好、发展好昆曲艺术,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丢失传统,必须两条腿走路。从2018年至今,北昆年轻演员通过5期“荣庆学堂”项目的学习,已继承了200出昆曲传统戏。未来,年轻演员们将在不断的演出中完善这些剧目,以高水准的艺术品质呈现给观众。(陆旅星 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