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凉风有信,立秋的到来开启了四季之旅的下半程。然而秋已立,暑难消。时值中伏,“赫赫炎炎,烈烈晖晖”的日子远未结束。要知道,立秋节气只是预示着秋天的开始,但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
立秋三候作为一整个周期,饱含着人们对清凉的祈盼: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的风便不同于此前的热风,凉意渐生。接着,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微小的露珠,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将开始鸣叫。
秋天到来的过程,就像一幅金色的画卷徐徐展开。在经历热烈的夏日之后,生命在秋风的轻抚和晨露的滋润下得到休整,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即将迎来秋的馈赠。
“立秋过后问夏粮”,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农人终于迎来了丰收时节。南方的山区里也即将上演“晒秋”的独特景观,红薯、辣椒、黄豆、花生、玉米、柿子、枣子等应季瓜果放在又大又圆的竹匾里,五颜六色,架晒或挂晒在农家的窗台、屋顶,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乡村秋景。
天气转凉,瓜果成熟,属于这个节气的仪式感大多与吃有关。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饮食清淡,立秋之日便要“悬秤称人”,若体重较入夏时减轻,可要吃肉好好补一补,也叫“贴秋膘”。民间还有“咬秋”的习俗,俗话说“立秋吃六瓜,药方可不抓”,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也有“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的记载,这六种瓜分别是黄瓜、苦瓜、丝瓜、南瓜、西瓜和冬瓜。
物候之妙,妙在微末之处见时节变化。据宋代《梦粱录》记载,立秋时,皇宫人员会将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高声说:“秋来了。”这时,梧桐叶应声飞落,以此象征秋天的到来。一叶知秋,是初秋时节独特的美学体验,也凝结着人们从预兆中推测事物发展趋势的经验和哲思。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夏天的多姿多彩,即将在秋日里沉淀出全新的样貌。金风荐爽、丹桂飘香、银杏挂枝、谷物归仓……你会期待遇见怎样的秋天呢?
于2024年8月7日 立秋
时间赋予种子的光
在满目金黄时有了答案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张璋 袁晴
策划:王宏泽
撰文:张璋
设计/排版:王宏泽 董诺 邢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