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中华读书报 > 正文

康熙日讲述略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4-08-14 14:31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05 版)

  ■杨阿敏

  康熙朝日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御前讲席,自康熙十年四月始,至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持续十五年,日讲近九百次。康熙帝是日讲制度最成功的实践者,其勤学之精神,不仅远迈前代帝王,即比之士大夫读书人,亦不遑多让。对于日讲的目的,康熙帝有着清醒的认识:“卿等每日起早进讲,皆天德王道修齐治平之理。朕孜孜问学,无非欲讲明义理,以资治道。”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治国,要能躬行实践,不徒为口耳之资。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康熙朝日讲的研究,或从日讲与政治、社会、学术和帝王教育的关系入手,或着眼于清代经筵制度的沿革与礼仪,对于康熙皇帝日讲活动本身的探究不够深入完整,本文希望能就康熙日讲活动做一系统梳理,以呈现日讲活动的整体面貌。

  本文论述以《康熙起居注》为依据。《康熙起居注》的记录始于康熙十年九月,终止于五十七年三月。起居注官均由日讲官同时担任,其侍直御前、直接记注的方式使得《康熙起居注》较之《圣祖实录》更加真实可信,且《圣祖实录》对《康熙起居注》多有删改,故而本文径取《康熙起居注》。

  一、学问之道 必无间断

  日讲活动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与康熙皇帝本人的勤学是密不可分的。康熙十年四月初讲。康熙十二年二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对于隔日进讲犹未满足,晓谕以后由隔日进讲改为每日进讲:“人主临御天下,建极绥猷,未有不以讲学明理为先务。朕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向来隔日进讲,朕心犹为未足,嗣后尔等须日侍讲读,阐发书旨,为学之功,庶可无间。”

  据旧例,日讲每岁自二月经筵大典后开始,夏至日停止。八月经筵大典后开始,冬至日停止。康熙十二年,五月初三日,讲官以旧例夏至辍讲奏明,上曰:“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虽寒暑不必辍讲,待至六月溽暑,再来请旨。”五月二十九日,正值炎暑,讲官因前次旨意,再行请旨,希望能停讲。康熙皇帝虽然同意了停止日讲,但仍要求照常进呈讲章,以便在宫中学习:“朕御讲席,殊不觉劳。尔等退后,朕在宫中亦不时温习,未有间断。今既溽暑,姑停数日。讲章仍照常进呈,以便朝夕玩阅。”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六日,康熙帝不待举行秋季经筵大典,即吩咐讲官开始进讲:“方今秋爽,正宜讲书,尔等即于本月二十五日进讲。”康熙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康熙帝以天气犹未甚寒为由,仍令讲官继续进讲。这个月的十三日,康熙帝传旨照旧例冬至后辍讲,但又以为若等春季经筵大典举行后再开讲,过于迟久,吩咐于正月二十日后,即行进讲。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曾传谕讲官:“天气虽寒,朕于宫中煖阁可以进讲。且机务少暇,每日披览经义,于学问多所裨益,不必停讲。”观康熙帝这些举措,或于寒暑时节继续进讲,或于春秋经筵大典前提前开讲,无非是为争取时日,多学一些。

  除上述日讲常例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更能见康熙帝时刻不忘日讲之事。康熙十二年三月初四,康熙帝因修葺宫殿,暂时移居瀛台,仍吩咐讲官照常进讲:“今缘修葺宫殿,明日移驻瀛台,暂居数日。讲书之事最要,不可少间。尔等仍照常每日至瀛台进讲,今日暂停。”康熙十六年十二日,先是传谕讲官:“今日政务繁多,可少候进讲。”中间又传谕说:“今日事虽繁,事毕仍进讲。”最后传谕说:“欲事毕仍令进讲,一时料理未完,今日且暂停讲。”最后虽然没有进讲,但其在繁杂政务中,尚惦记着进讲之事,足见其用心。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四日,讲官为皇上万寿节之事,请求自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停讲,康熙帝表示:“讲书深有益于学问,朕爱听不倦。前偶尔违和,辍讲数日,心尚歉然。朕意欲将《诗经》速速讲完,不必停也。”而这次康熙帝确实没有休息,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日均照常进讲《诗经》。

  康熙作为皇帝,日理万机,毕竟不只有读书一事,所以在这十五年的时间中,日讲也并非逐日进行,现实情况也不允许。如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曾说:“朕比来每清晨诣太皇太后宫问安,又亲为皇太子讲书,并披览他经及古文,以此宫中略无暇晷,所讲《诗经》不得逐日无间,应须陆续进讲。然讲论经义,未尝刻忘于心,尔等照常伺候,有暇即召尔等进来。”而有时辍讲时间还颇长,如康熙十三年,自上一年冬天十二月停讲以来,直至九月初五才恢复日讲。对此康熙帝心中也颇为不安。为此,九月初一康熙帝吩咐乘间进讲,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初六日,上谕曰:“《春秋》《礼记》朕在内每日讲阅,尔等将《诗经》《通鉴》讲章每日捧至乾清门豫备,诣讲筵行礼进讲为时良久,有妨朕披览书籍。其每日豫备,着暂行停止。《诗经》《通鉴》讲章俱交与张英,令其赍至内庭。”持续十五年之久的日讲至此停止,但康熙帝并未放松学习,只是不再需要讲课这一形式,对经典的学习仍在继续。自古帝王好学右文,往往虚应故事而已,少有持之以恒者,康熙帝日御经筵,盛暑隆冬无间,为自古所未有。

  二、先亲讲 后进讲

  康熙帝对待日讲,不只徒应故事而已,还很重视学习的方法与效果。在早年,他对此即有清醒的认识,在进讲之后,还勤加温习。心有所得,必考正于人。

  在讲官进讲之后,康熙帝还提出自己覆讲的方式。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谕曰:“日讲原期有益身心,加进学问。今止讲官进讲,朕不覆讲,则但循旧例,渐至日久将成故事,不惟于学问之道无益,亦非所以为法于后世也。自后进讲时,讲官讲毕,朕仍覆讲,如此互相讲论,方可有裨实学。应若何举行? 尔等会议具奏。”康熙帝认为讲书务求实学,若不覆讲,则进益与否,无由得知。关于覆讲之事,据《康熙起居注》对于日讲的记载,并未见施行。只有康熙十六年六月初五日,康熙帝认为自己究心《四书》已久,命讲官试举一章,令其讲解之事可算是。

  与此议稍有不同,据其后的日讲记录,这次上谕的精神具体落实为亲讲,其形式为:上亲讲毕,讲官照常进讲。形式上虽有区别,而与覆讲的目的则是一致的。

  由亲讲可知康熙帝对于经典的学习程度。皇帝本人亦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经典的讲论之中,与但循旧例者的学习效果必将大不相同。康熙十六年五月初四日的日讲进讲: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一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一章。康熙帝先试讲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一章,讲完后,讲官仍进讲性犹湍水也一章。此处讲官只讲未亲讲的一章,应属特例,故而记载有所区分,点明讲官所讲。而据康熙十六年五月的记载:“十三日戊子。辰时,上御弘德殿,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进讲: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一章。上亲讲毕,讲官照常进讲。”同月十八日的记载:“辰时,上御弘德殿,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英进讲: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一章、孟子曰仁人心也一章。上亲讲毕,讲官照常进讲。”并未如前有所区分,则照常进讲应包括康熙帝所亲讲过的章节。亲讲亦成为此后惯例。

  三、讲求治道

  听讲之余,康熙帝常就相关问题询问讲官,勤学下问,务求实学。或论治道,或讲经典,或谈文章,或评史事,总是要讲求治道。如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五其对于讲读内容的询问,比较典型地记录了日讲之余康熙帝与讲官对话的情景。康熙帝读书毕竟是为了有资于治道,故而关于治国之道的讨论,常见于日讲之中。

  康熙帝认为服人心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熊赐履告之以以道服人,自然心悦诚服。若要以道服人,这又离不开平时将道理讲究明白。同年九月,康熙帝也曾表示:“看来讲明道理要紧,若无这道理,一切事务都无凭发落。”在同年八月二十六日与讲官论及治道时,康熙帝说:“明理最是紧要,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见诸措施。故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与之前熊赐履所说一脉相承,由此亦可见熊赐履对其思想之影响。

  讲求治道,用人为先。自古以来,治日常少而乱日常多者,皆由于疏正人、亲小人之故。如康熙十九年四月初九日,讨论律与例的问题时,康熙帝说:“律与例不容偏废。律有正条,自应从律。若无正律,非比例何以定罪? 总之,用律用例俱在得人。”若不得人,则用律亦不能无弊。而用人之先,又必能辨君子小人,“君子小人不可不辨,有似君子而非君子者,亦不可不察”,因而讨论君子小人之分的次数较多。

  在康熙帝看来,只有君臣上下同心尽力,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康熙十七年九月初五,因进讲《尚书》,康熙帝有感而发说:“朕观高宗命傅说谆谆以纳诲辅德为言,可见自古君臣必一德一心至诚孚感。为上者,实心听纳,以收明目达聪之益;为臣者,实心献替,以尽责难陈善之忠。然后主德进于光大,化理跻于隆平。后世君臣之间,徒尚虚文,中鲜实意,治不逮古,职此故耳。”十九年四月初三又说:“观《尚书》内,古来君臣无不交相劝勉,如此何忧天下不治。”康熙帝认为尧、舜、禹、汤以来,心法、治法具在《尚书》。反复致意之间,也凸显了他试图从经典中寻求治道的努力。

  四、道学之士 必务躬行心得

  康熙帝与讲官的对话中,可见浓厚的理学气息。如对于学问之道,认为应以正心为本。其对于文章的看法,即秉持着理学家的一贯立场:“文章以发挥义理、关系世道为贵,骚人词客,亦不过技艺之末,非朕之所贵也。”重道轻文,文之可贵在于载道而已。对于释道二教的态度,他曾对熊赐履说:“朕生来不好仙佛,所以向来尔讲辟异端,崇正学,朕一闻便信,更无摇惑。”明确表示崇尚正学,不信异端。且对民间一有丧事,便延集僧道,超度炼化之事,深以为非。这都是站在理学的立场上对佛道的态度,实际上则并不完全排斥。

  此外,康熙帝还经常与讲官直接谈论理学话题。如康熙十二年九月十三日,讲毕,上召赐履至御前,谕曰:“朕昨观《大学》,格物二字最是切要工夫,盖格物即穷理也。”对于格物的解释,历代聚讼纷纭,此处康熙所论为朱子的观点。《大学章句》释“格物”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这与康熙帝尊崇朱子学的立场是一贯的。但他并没有公开反对阳明学:“朕常读朱子、王阳明等书,道理亦为深微,乃门人各是其师说,互为攻击。夫道体本虚,顾力行何如耳。攻击者私也,私岂道乎?”对于宗守朱子学与阳明学,康熙帝以为“意见若能持久,亦自不妨,但久之彼自变易其说耳”。

  上举格物之说以外,还曾询问讲官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所指为何。然不论如何谈论,康熙帝对理学有一根本看法:“道学之士,必务躬行心得。”这就涉及到知与行的问题。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康熙帝曾问曰及知行合一之说? 熊赐履对曰:“宋儒朱熹云:论轻重行为重,论先后知为先。此言极为稔实。知行合一乃后儒穿凿之论,毕竟有病。”这一回答得到了康熙帝的首肯,表明他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先知后行,行重于知。对于先知后行之说,康熙帝主要的表现在于鼓励读书:“凡出仕之人,须读书明理,方有裨益。若不能通晓文义,焉能治民理事?”只有先讲明道理,行事方不致盲目。

  对于行重于知之说,康熙帝则表现为反对空谈理学,要在能身体力行:“如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凡人读书,宜身体力行,空言无益也。”康熙帝认为当时自夸诩为道学者,惟口为道学之言,不能实践者甚多。而他深恶痛绝的假道学,也主要指不能实践者。

  对理学诸书,康熙帝用功颇深。他自幼喜读性理之书,晚年总结读书心得说:“性理一书,千言万语,不外一敬字。人君治天下,但能居敬,终身行之足矣。”曾与大臣谈及《太极图》《西铭》《皇极经世》《近思录》《性理大全》等书。

  五、讲章以简要 明白为尚

  讲章不仅供讲官进讲之用,也是皇帝温习的重要辅助,在停止日讲,只进呈讲义时,其作用就更加重要。因此,康熙帝一贯重视讲义的撰写,对此发表过不少意见。明代张居正所撰讲义,是康熙帝评价讲章的重要参考。康熙十二年九月初八,“辰时,上御弘德殿,讲官熊赐履、喇沙里、孙在丰进讲: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一章。讲毕,上召赐履至御前,谕曰:‘朕观尔等所撰讲章,较张江陵直解更为切实。’”明代张居正为讲官时曾给万历皇帝进讲《四书》《尚书》《资治通鉴》等书,后将讲义刊刻成书。康熙帝此处评论讲官所撰讲义应是《论语》讲章,后来编辑成《日讲四书解义》一书。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四,就皇太子的教育问题,康熙帝再次谈及两书优劣问题:“四书粗解之,则张居正《直解》为佳,欲求精意,莫过于《日讲解义》。皇太子诚能通贯此书,自克明晰义理,惟视其力行何如耳。不然,徒滋繁言何益?”指出学习《四书》之法,可先读张居正《四书直解》,再读《日讲四书解义》,最终落实在力行上。

  康熙帝对于每部讲章的撰写基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前述的《四书》《诗经》之外,还就《尚书》《易经》《礼记》等书的讲章撰写工作做出过指示。对于《尚书》讲章与《四书五经大全》诸说有所不同,康熙帝曾就此询问讲官:

  上问:“所撰《尚书讲章》与《大全》诸说不同?”廷敬对:“《大全》一书,杂引诸儒之说,《讲章》专主蔡传,其《大全》精要处俱已该括在内。”方蔼对:“《大全》以外,尚有《注疏》。蔡沈作集注时,其可取者俱已采入。《大全》一书,亦发明蔡传之意而已。”上问:“《注疏》与《大全》何如?”廷敬对:“《注疏》虽汉、唐儒者之书,其言克明俊德,为能明显俊德之人平章百姓,为百官族姓。其义甚短,不如《大全》所解之正。”上曰:“然。”

  由此可见康熙帝不仅学习讲章而已,还主动阅览其他典籍,故能提出此问。讲官因《大全》一书,遂将《尚书注疏》一并提及,表示蔡沉撰写《书集传》之时可取者俱已采入,而《大全》也不过是发明蔡传之意,所以不必再参考《尚书注疏》。

  经典之中有些词句对于统治者而言,看来可能不是很顺眼,讲官为了避忌,揣摩上意,也许就会忽略这部分内容不讲。如《易经》亢龙有悔一节:

  早,上御乾清宫,讲官牛钮、孙在丰、归允肃进讲:劳谦君子有终吉一节。上亲讲:亢龙有悔一节。讲毕,上顾孙在丰问曰:“亢龙有悔一节何以注在不应讲之列?”孙在丰奏曰:“因乾卦文言有此一节,前已进讲,此节重见,字句皆同。且亢龙意义似宜避之,是以不讲。”上曰:“天道亏盈,过高则亢。《易》中所言无非此理,正宜以此为戒,不必避忌。以后《系辞》讲章不分应讲、不讲,俱以次逐节进讲。”孙在丰奏曰:“诚如圣谕。帝王保泰持盈,有大能,谦则豫。尧咨舜儆,兢兢业业,实同此心。皇上以此为心,真天下万世之福也。”

  前朝的朱元璋就曾命人删节《孟子》,而康熙帝则无此避忌,命令讲官以次逐节进讲。这种保泰持盈之心,也保证了康熙帝能够顺利在位六十一年,而不致如前代许多帝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于《易经》讲章的撰写,讲官曾上奏说:“臣等详绎《易经》一书,卦辞言一卦之统体,爻辞言各爻之时位,其义各有不同。《解义》内每卦之前,须总论一段,发明卦爻之旨。”康熙帝指示说:“《易经》卦爻之义原各不同,如噬嗑一卦中,四爻主用刑之人,初上二爻主受刑之人,每爻各有取义,必得此一段,方觉全卦之理了然。诸卦可即照此式撰刻。”康熙帝对于《易经》有着特殊的偏爱,但又深感《易》学最难,曾对讲官说:“《易》理精微,难以意测。就讲章披览,词意亦甚分明,然寻绎圣人系辞取象之旨,实非言语所能尽意,故《易》学最难。”且以不能一一体认,见诸躬行为憾。

  康熙帝于经筵日讲之外,更命儒臣分撰《春秋》《礼记》讲义,他曾批评张英等人所撰《礼记》讲章不佳。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记载:“张英人亦谨厚,但无主见,且怠惰。朕再三谆谕,并不肯细心体认文字。当日尚好,自此番来甚觉嬾惰。如《礼记》讲章将来欲传于后世,岂可不斟酌精当。且《礼记》多汉儒傅会之说,翰林官不过照旧时解义敷衍词章,其中是非理宜自加体察。向来熊赐履屡言张英止属谨慎之人,其中却无主见。”从康熙帝的批评中,可见他是认真研读过进呈的讲章,所以能深中其弊。《礼记》讲章直到乾隆时期才编刻成书。

  六、崇儒重道

  对日讲官的选择,康熙帝也十分重视。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说:“朕政事之暇,惟好读书,始与熊赐履讲论经史,有疑必问,乐此不疲。继而张英、陈廷敬等以次进讲,于朕大有裨益。”没有忘记这些讲官对他的教育,且虚心称自己限于资质,未能融贯,不过得其大概。其拣择的标准一般考虑人品与学问如何,加之以试讲,综合考评。如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十二日:

  大学士、学士等会同翰林院学士等为日讲员缺,将正黄旗侍读学士多奇、镶黄旗侍讲学士邬黑选择引见。上问曰:“此二人何如?”大学士明珠奏曰:“多奇虽为人平常,学问优通。邬黑才具堪用,学问不及多奇。其侍讲学士顾巴代前日试令讲书,据伊言眼目昏花,故不入选。”上颔之,顾问学士牛钮。牛钮奏曰:“多奇为人谨慎,学问颇优。邬黑才具堪用,长于办事,先以侍讲坐名补用,学问较之多奇稍逊。”上问曰:“多奇学问与谁相等?”牛钮奏曰:“与臣等仿佛。”上又问曰:“邬黑出差尚未回耶?”明珠奏曰:“邬黑尚未回来。”上曰:“多奇着补充日讲官。”谕毕,牛钮等出。

  日讲官的人选一般是先由大学士会同翰林院学士等简选材品优长、学问淹通者具奏,然后再由康熙帝亲自拣择。决定具体人选时,康熙帝总是先让大学士陈述对于候选者的评价,供其裁择。结合自己对臣下的认识,确定日讲官的人选。有时也会参考翰林院的考试成绩。在评价各人学问时,康熙帝又将之区分为记诵与著作两方面,更加看重善著作者:“人之学问原有一定分量,真伪易明,若徒肆议论,而不知著作之难,则不自量矣!”不独在选择讲官时注重学问,任命其他官员时,康熙帝亦常问其人学问如何。

  对于讲官,康熙帝也常能体贴下情,给予特殊关照。如康熙十六年八月十八日上谕曰:“汝等讲书之前,既已行礼,讲书毕,着免行礼,此朕尊崇儒道之意。”在物质生活上,康熙帝也对于讲官有所优待。康熙十二年七月十一日讲毕,谕达礼曰:“朕或出郊外,或幸南苑,常不辍讲,以故翰林官员每次随从。但翰林各官,俱系远离家乡,京城毫无资产,常川随朕,不免艰苦,殊为可念。嗣后扈从讲官所用账房及一切应用物件,酌定数目,由内给与。此等物件,在何处驼载随行,着一并议奏。”康熙帝能考虑及此,真是体察入微,绝非何不食肉糜者所能想见。

  还不时给予讲官特别赏赐,对其每日进讲,寒暑无间,著有勤劳,略示优眷儒臣之意。如康熙十二年十月十二日,特赐满汉讲官貂皮、白金表里。康熙十六年九月初六,因之后天气渐寒,特赐讲官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缎各二疋,以示重道崇儒至意。讲官喇沙里病故后,康熙帝念其“自任讲官以来,在内则讲筵尽瘁,在外则扈从勤劳,曾无一事少旷职业”,考虑到其身后“家无余资,特赐银三佰两,为一切治丧之费”。

  对待讲官,康熙帝还是比较优厚宽容的。康熙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进讲:呜呼慎厥终一节、王归自克夏二节、夏王灭德作威一节、肆台小子一节、上天孚佑下民一节、俾予一人一节。上天孚佑下民一节,原不应讲,进讲章单内错写应讲。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玉书讲毕出,随欲检举。上遣侍卫传谕说:“错误亦事之常,且系小错,不必认罪。”讲官等对此次宽免要谢恩,康熙帝还推辞,以为此次错误原系小节,不必谢恩。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讲毕,谕牛钮等曰:“讲官严我斯身体肥重,难于趋走,如忽痰升喘嗽,恐有失大礼。我斯在讲幄効力年久,仍以讲官照常办事,凡遇升殿御门,免其侍班。尔等可传谕行。”考虑到身体状况,对其加以特别安排,避免失礼犯忌。

  七、结语

  康熙帝五岁开始读书,早夜读诵,无间寒暑,至忘寝食。年十岁,益博综群书,潜心好古,背诵不遗。年十三,援笔为文章。“冲龄读书时,奉圣夫人爱护圣躬,恐勤诵过苦,乃匿所读书,冀得暂辍,皇上必索读之不少休。太皇太后尝谓皇上曰:‘贵为天子,岂欲应主司试而勤苦乃尔。’上亦不为止”,其好学不倦盖出于天性。贵为天子,自然不用为科举功名而苦读诗书,而能锐志坟典,沉潜理义,理政之暇,犹未尝废书卷,读书人亦难以企及。史书记载,容有溢美,然其始终如一,则不可轻易否定。

  康熙日讲依次进讲了《四书》《尚书》《易经》《诗经》,其中,十六年以后又兼讲《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停止日讲之后,《礼记》《春秋》二经则只是进呈讲章供皇帝阅读。在长达十五年的日讲期间,为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康熙帝尽可能在日理万机之余照常开讲,其好学之程度,有目共睹。为了更加有效地学习,康熙帝在讲官进讲之前亲讲一遍,又在讲毕之后,常就相关疑问询问讲官,与之讨论,不只是被动接受而已。对于讲章的撰写,康熙帝十分关心,对诸经讲章的撰写均有具体指示,对讲官的任命也是综合考察多方面因素而后定夺,平日对讲官亦颇为宽厚,显示了其崇儒重道之心。康熙日讲虽是天子之事,然以读书人视之亦无不可,虽有讲求治道之目的,而初则不过读书明理而已。故其好学不倦之精神,足以为后世楷模。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乡村移风易俗纪实

  • 钱江观潮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9月19日,云南省文山市小马厂城市田园综合体内,5000亩梯田水稻金黄满溢,农机轰鸣,穿梭其间加速秋收。
2024-09-19 15:44
2024年9月19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学生在进行秋收作物运输比赛。
2024-09-19 15:23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2024-08-27 10:35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