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火爆!这座鸟类“国际机场”客流量即将登顶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 正文

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火爆!这座鸟类“国际机场”客流量即将登顶

来源:央视号2024-10-04 14:44

  众鸟高飞

  今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山东东营黄河口等共5处提名地以重大边界调整的形式,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盐碱满地到水草葱郁、芦荻摇曳,许多“候鸟”选择在此做“留鸟”。这些“白色精灵”见证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能有多少鸟?聊起这个问题,保护区管委会负责监测鸟类的工程师张希涛,能来一段相声“贯口”。

  张希涛首先来的一般是鹤类和雁鸭类。丹顶鹤、蓑羽鹤、白头鹤、白枕鹤、沙丘鹤等这一系列鹤都要来。再一个雁鸭类的,像野鸭在我们这里就接近30种:斑嘴鸭、绿头鸭、秋沙鸭、白头鸭、赤麻鸭等一系列鸭。鸟浪最厉害的时候能达到一两公里,非常壮观。

  “红毯迎宾”

  在黄河口北岸盐沼湿地的三万亩盐地碱蓬修复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正在给游客们做着讲解。

  周立城欢迎大家在政府开放日来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参观,大家今天到的就叫“红毯迎宾”,实际上是我们黄河三角洲的一种先锋物种,叫盐地碱蓬,它在这个季节是火红火红的,像一面巨大的红地毯铺展在海滩……

  “红毯迎宾”在此,芦花飞雪在此,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也在此。仅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的一个繁殖季,它们就创纪录地繁殖了202巢,500多只。

  曾经的盐碱地,如今的“鸟类机场”

  30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黄河断流,下游的三角洲缺乏淡水补给;海水倒灌,土地上泛着白花花的盐碱。

  今年57岁的张希涛,1988年中专毕业,带着“开荒造林、绿化祖国”的理想,他被分配到了三角洲上的林场。据他回忆,断流的时候黄沙遍野,遮天蔽日,潮沟淤塞。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植物绝迹,贝类、蟹类等底栖生物消失,鸟类栖息觅食地少得可怜。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一切的根本,是水!周立城介绍,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措施,保护区形成“河、陆、滩、海”的入海循环主干道,累计疏通水系241公里,重建了黄河与湿地之间的“毛细血管”。

  淡水河流湿地

  充裕的淡水使盐碱水不再向上渗出,植物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紧接着,2021年以来保护区陆续实施了17个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本土植物5.2万亩,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

  光板地长出了盐地碱蓬,长出了芦苇,长出柽柳。“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越来越多的鸟儿“用翅膀投票”,在这里越冬、建巢、繁衍。目前,保护区的鸟类数量已经从设立初期的187种增加到373种。

  留得住,更要护得好

  乘坐电瓶车穿梭在芦苇荡中,不时有白鹭、鸿雁等鸟儿掠过。远处的电线杆上,几乎每根杆子头上都立着一只大鸟。

  保护区工作人员崔宁兴奋地告诉记者:“你看这个就是东方白鹳!这个电线杆上也有,离我们非常近。”

  东方白鹳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区候鸟迁徙的标志性鸟类,每年都有2000多只从俄罗斯远东和我国东北地区来到这里。大部分在此,随后继续往南,飞往长江中下游的沼泽湖泊,剩下的就留在这里越冬。

  眼下,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相中了保护区的环境,扎根在此,成为留鸟。

  工作人员与候鸟

  周立城: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是在高大的乔木上安家落户,为了给它保障安全,我们建了大约130多根人工招引巢,用水泥杆或者金属杆建了一个10米左右的简易的巢穴,我们俗称“毛坯房”。还是让东方白鹳靠自己的力量用这些树枝、树叶、柳絮、棉花,做一个精装。我们对它是爱,不是溺爱。

  人工巢穴

  留得住,还要护得好。秋收时节,田里种植的水稻刚刚收获,保护区特意留下十分之一给即将到来的候鸟,让三角洲成为它们长途迁徙的“补食点”。

  在保护区的一角,还有一处鸟舍,专门收留在迁徙过程中受伤的候鸟。它们在此治疗、休养。同时,鸟舍也给游客们近距离观察鸟类提供了绝佳机会。

  崔宁:有时候可能是人为伤害,有时候可能是遇大风,撞到了某些建筑物。一旦它的翅膀受伤,就很难再重返蓝天,有很多从此就没办法归队当候鸟了。一般游客来到这里的时候,它们都会以鸣叫的方式表示欢迎。

  鸟类的“国际机场”

  黄河入海口,百鸟流连处。再有一周,天气转冷,数百万只候鸟即将陆续抵达。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座鸟类的“国际机场”马上又要热闹起来!收听音频》》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刘钦

  编审丨肖源 李行健

  记者丨刘颖超

  音频制作丨周天纵

  编辑丨韩毅

  新媒体编辑丨陈宇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再回延安》以延安革命历史为背景,带我们穿越回那个爬雪山过草地的红色年代。演出利用声光电并模拟真实风雪真实场景,通过“一间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枳”四个篇章,带我们行进式沉浸其中,重温那段艰苦岁月……
2024-10-24 11:14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2024-10-23 16:55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2024-10-23 16:47
土生土长的延安娃陈凯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蜕变为“菇”勇者,小小香菇带着周围的村民们走出延安,产品走出国门,奔向新生活。
2024-10-23 16:44
当秋天降临延安,山川绚丽多彩。甘泉县的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幅绝美的秋之画卷。这里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是“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快来邂逅秋日美景!
2024-10-23 16:39
在历史的长河中,陕西延安富县藏着一条古人的“高速路”——秦直道。它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千里秦直道,最美在富县,让我们一同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那穿越时空的魅力。
2024-10-23 16:36
一块面团,一双巧手,几经揉捏,几笔勾画,上锅蒸熟后,面团变成了花卉、动物的样式。黄陵面花在黄陵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6:33
延安小杂粮种植面积达 40.65 万亩,预估产值 52 亿元,从业人口 10.7 万人,“延安小米”品牌价值达 27.69 亿元。昔日滋养革命的小杂粮,如今正引领着延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持续哺育着延安的振兴发展。
2024-10-23 16:29
“荒山秃岭都不见,疑似置身在江南。只缘退耕还林好,一路青山到延安。”这首流传在百姓间的打油诗,描述着今日的延安景色。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抬头看,满目青山,低头看,碧水汪汪,很难想象这是坐落在陕北的小山村。在过去的近30年里,这个小山村实现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蜕变。荒山披上“绿衣”,怎么做到的呢?
2024-10-23 16:25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024-10-19 16:29
近日,何超琼在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访谈时表示,自己期待有一天能够走进延安,感受“绿满山川成锦绣”,聆听历史的回声,见证时代的发展,汲取前行的力量。
2024-10-19 16: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