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会工夫,巧手裁出了灵动“进宝”!本届进博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研一学生王桐予是一名深藏不露的“小叶子”,在今年成功被认定为第六批庄河市级非遗传承人。此次,成为“小叶子”的她还把“非遗剪纸×进宝”带入进博会,用年轻人的方式让非遗潮起来、活起来。今天,记者继续跟着超能“小叶子”拜师学艺,收获一只可可爱爱的剪纸“进宝”。
// 她和剪纸相伴十余载 //
00后的王桐予和剪纸相伴了十余载。她告诉记者,庄河剪纸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随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的六姨奶韩月琴是庄河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和领军人,我作为韩氏剪纸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从小跟随家人学习剪纸,不知不觉间,已经和剪纸相伴了十余载。”
这份化红纸为神奇的技艺,让王桐予沉醉。有时,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便能让她津津有味地钻研半天。慢慢地,剪纸已然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剪纸不仅仅是她的业余爱好,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她开始尝试着参加各种非遗义务宣传活动及剪纸义卖活动。
在王桐予看来,能让更多人感受剪纸这种非遗手艺的魅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此,她几乎每年都参加非遗展览和庄河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进万家活动,在活动中,她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剪纸经验,一起创作剪纸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剪纸,享受剪纸的乐趣。
怀着对非遗剪纸的热爱,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后,王桐予获得了更多平台和青年朋友们交流和分享剪纸艺术。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她通过展示家乡红色地标剪纸作品的新颖方式,在普及传统剪纸艺术的同时,更通过剪纸的内容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王桐予还参加了“基于校名纪念品的文化创意与开发”的大创项目。在大创项目老师的指导下,她为华理校庆献上了一份心意满满的剪纸校徽作为礼物。这些剪纸文创产品,使更多身边的同学了解了剪纸,让传统艺术走近生活,也让青年人走近了传统艺术。
将剪纸艺术更多推广于祖国大地,是王桐予一直以来的心愿。本科毕业后,她作为华理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云南省寻甸县支教一年,并将剪纸艺术带进小学课堂,展示指尖上的传统技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青年实践。
// “非遗剪纸×进宝”来到进博会 //
本届进博会,王桐予作为“小叶子”走进进博场馆,参与网上新闻中心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在华理的几年间,王桐予一直想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这场国际性盛会,她担任过第五届进博会的储备志愿者,但遗憾未能真正成行。此次,她终于可以在这场国际盛事中亲身体会,躬身实践,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精神。
这次,她也把自己的特长融入进来,希望在这一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上更好发挥青年力量,宣传非遗剪纸的魅力和影响力,用可亲的方式,诠释新时代的剪纸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志愿服务闲暇之余,王桐予为今年进博会创作了“进宝”为主题的系列剪纸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剪纸图案,恰是非遗艺术与进博精神、进宝形象、海派文化的巧思结合。其中,有“进宝”的经典形象,有和华理吉祥物“小花梨”携手同行的联名“进宝”,有戴龙帽的“进宝”等。其中,戴龙帽的一幅作品中,剪纸作品形象整体呈对称形象,“进宝”还手捧两个大元宝,这是今年第七届进博会的“限定”装扮。
“龙帽取材于传统十二生肖龙的形象与纹样,寓意招财富贵、吉祥安康。经典的进宝形象一手执四叶草,一手捧元宝,脚边围绕官钱纹、元宝纹,与‘招财进宝’的寓意相融,寓意八方来财,万事升平,进博会办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好。”王桐予说。
“遇见喜爱剪纸的朋友总会让我十分激动,愿尽己所能让更多人用剪纸装点生活。”王桐予的初心不变,她继续传承并宣传着剪纸,让非遗艺术开出时代之花,让更多年轻人零距离感受到剪纸文化的魅力,也为其传承注入新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