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机场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承载城市文化、彰显城市形象的重要门户。12月2日,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首都国门形象——从首都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艺术成就展》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以“首都国门形象”为主题,系统总结了首都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在艺术建设中的成就,深入分析了其对城市文化传播与形象塑造的作用。本次会议吸引了机场设计与管理领域的专家、艺术家及高校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机场作为城市文化展示平台的角色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开始,项目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震介绍了《首都国门形象——从首都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艺术成就展》的相关成果状况。随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四建筑设计院院长王亦知,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创院院长王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在集体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首都国门形象”建设经验与机场公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两大议题展开对话,分享对机场文化和艺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探讨未来机场文化和艺术建设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在嘉宾主题发言和讨论环节,王亦知院长以“机场城市城市机场”为主题,探讨了机场作为文化形态和解读的载体,强调机场建设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双重角色,并强调艺术介入设计对社会文化的深远意义。王中教授以“艺术赋能焕新城市”为题,阐述公共艺术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社会融合的作用,分析大兴机场的独特性及其设计中的艺术角色,展望通过艺术推动城市发展的可能性。费俊教授围绕“新媒体公共艺术实践”主题,通过案例展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机场艺术创新,探讨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公共艺术的参与性和公共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党总支书记潘建强调创造有温度的机场环境的重要性,认为机场应兼具公共属性与个人情感价值,肯定了机场的艺术介入时间节点和深度的重要性。艺术家袁加回顾了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历史,探讨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强调艺术对提升机场设计品质和用户体验的作用。李震分享了参与大兴机场公共艺术策划的经验,提出设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及色彩和设计元素的规范推进,强调新技术对设计体验的影响。
本次研讨会为公共艺术在机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搭建了专家学者、艺术家与行业从业者的交流平台,为推动机场文化艺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专家们提出了艺术、科技与管理相结合的跨界合作新路径,展望了人文机场建设的未来趋势,并重点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推动机场从传统的功能空间向“文化客厅”转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首都国门形象——从首都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艺术成就展》先后在望京小街NEEDART艺术中心和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举办。展览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线,探寻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在艺术建设上的崭新理念和创新实践,通过优秀的机场艺术作品精彩讲述中国故事和北京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北京机场的国际影响力。(杨良燕 黄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