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表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春节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国内民众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张勃说,春节申遗成功让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多的热爱、认同和自信。中国人会有动力把春节过得更精彩、让年味更浓郁,也会更自觉地通过各种自媒体手段去分享春节生活、传播春节文化。同时,春节申遗成功,为春节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赋予动力,也为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春节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契机。
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矿亭村村民进行舞龙表演,庆祝春节(2024年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通过春节符号讲好春节故事”
春联、福字、舞龙、舞狮、水饺、年糕……说起春节,一个个画面会在人们脑海中闪过。张勃表示,这些都是春节符号,利用春节符号对春节文化传播推广至关重要。
春节申遗成功可以帮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春节,但如何让外国友人接受春节文化,将春节当作自己的节日来庆祝,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春节符号的使用十分重要!”张勃说,要通过春节符号讲好春节故事,讲好春节的更新、团圆、庆贺、祈吉、和平等文化内涵,让外国友人更容易了解春节文化,更容易理解春节所蕴含的审美观、价值观等。
春节符号是春节文化内涵的载体,可以是福字、饺子等实物,也可以是祭祖、拜年等行动。张勃解释说,比如过春节是新年对旧年的取代,这种取代具有“更新”的意义。“更新”是春节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更新”不仅是时间的更新,也是人事的更新,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年期间人们清洗自己的身体,脱掉旧衣换穿新衣;打扫房屋,用“新桃”换掉“旧符”,贴上门神、年画;吃谐音“交子”的饺子等,都承载着“更新”的内涵。再比如“和谐”,中国素来贵和,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时,力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们春节期间的美好诉求。春节期间的祭神、祭祖仪式,拜年守岁仪式,走亲戚看朋友的社会交往,以及对各种娱乐活动的参与等等,都包含着对“和”的追求,也都是达致和谐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可以告诉外国友人,春节期间有不能吵架的禁忌,目的就在于维护一团和气的和谐局面。
“当然,春节符号十分丰富,在传播时也需要因地制宜,与在地文化进行一定的结合, 这样会更好地助力春节文化传播。”张勃说。
2020年1月21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一名女子在春节饰品前自拍。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春节最终是要‘过’的”
“春节最终是要‘过’的!”张勃表示,对于春节文化的传播,千言万语的讲述都不如“身临其境”地来过一次春节。
海外华人既了解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又熟悉当地民众的接受方式,因此在春节文化对外传播推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张勃呼吁海外华人与外国友人一起过春节,一起写福字、包饺子,真切感受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春节文化,来过春节。”张勃说。
2024年2月17日,在巴拿马奇里基省首府戴维市,一群身穿巴拿马民族服饰的舞者在奇里基春节庆祝活动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陈昊佺 摄
“让春节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的起点。
春节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张勃建议学者进一步加强对春节历史、形态、内涵、价值等问题的研究。同时,春节作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春节文化传播应与大中小学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作用。
张勃表示,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贡献。它以丰富的习俗、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更多人过好自己的节日生活提供了一种选择。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中国农历乙巳年春节即将到来。 “希望我们把春节过好,让春节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勃说。
(光明网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