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目前,“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正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国家图书馆藏《太清风露经》两件一级文物首次合展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与《太清风露经》首次合展。(主办方供图)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与《太清风露经》均为每行17字,版框四周单边,无论是字体还是版式,都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太清风露经》首页明确盖有“玄都宝藏”的印章。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安海表示,两件经书均属于宋德方等刊刻的《玄都宝藏》。《玄都宝藏》共7800卷,历时700余年,所剩已寥寥无几。此次两件经书合璧展出十分难得。
据了解,700多年前,《玄都宝藏》经版曾保存于永乐宫中,印刷成卷的《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被安放在重阳殿屋脊西鸱吻内;而《太清风露经》则与其余数千卷经书一起被珍藏于宫中。
直到1959年迁建永乐宫时,卷轴装的《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才在重阳殿屋脊西鸱吻内被发现。据安海介绍,与经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件木棒,木棒上以墨书书写“永乐宫重阳殿屋顶西端大吻内吻棒原物”,以朱书书写“太上洞玄灵宝无量人上品妙经一”。此外,经卷卷末也有“……二十五日案在兽中来”字样。
古人为什么要将经卷置于屋脊鸱吻之中呢?对此,安海表示这是古人修建好殿宇之后的“仪式”,“将经卷藏于房顶大梁上、屋瓦下,后人发现时会将其视为一种祥瑞的‘天书’。”安海说。
一名观众欣赏重阳殿屋脊西鸱吻。(张倩/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特别将重阳殿屋脊西鸱吻放置于《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对面展出,以更好地诠释经卷出处。
(光明网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