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6日下午,宜春学院校园内春意盎然,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和合致美·年画新语”非遗美育实践展中悄然绽放。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的留学生身着汉服,以青春视角重新诠释传统年画艺术。这场由宜春学院与宜春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不仅让古老年画在新时代群体中焕发新生,更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活动现场,宜春学院美术馆被布置成沉浸式非遗工坊。身着交领襦裙、宽袖直裰等传统服饰的留学生们在宜春学院融媒体志愿者的讲解引导下,感受年画古韵。“年画里的故事让我联想到希腊神话,都是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国的留学生泰勒看着墙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年画掏出手机连拍时,镜头框不住他上扬的嘴角。
在脸谱体验区,朱砂、石青、藤黄在素胚脸谱上洇出晚霞般的层次。坦桑尼亚留学生宜悦宁托举着未完成的关羽脸谱,指尖抚过凸起的卧蚕眉,望着脸谱上的金线,神情专注。
巴基斯坦留学生宜学华正举着牛皮皮影雀跃舞动,只见他手腕轻抖,哪吒的皮影便在白幕上腾跃如飞,引得现场爆发阵阵惊叹。这种跨越时空的创意碰撞,让美术与设计学院李森老师连声赞叹:"孩子们让老手艺有了国际范儿!"
当现场同学们的脸谱逐渐清晰起来,志愿者们轻声说:"看,这就是文化‘活’起来的模样。"
据活动策划人、宜春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詹婷介绍,此次非遗技艺的校园传承与创新实践——宜春学院宜春美术馆校馆合作年画特展,旨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用生动场景和鲜活内容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学生既是创作者也是传播者,让中国非遗成为世界青年的‘社交货币’。”她表示,通过实践获得文化共情,传统文化便从字符转变为可感可知的真切体验。
馆校共建新生态,构建文化共情共同体。据悉,此次画展为期两周,将为宜春学院两万师生提供非遗体验。当古老年画在青春校园重生,看到的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自信在年轻一代心中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