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三月江南,万物生发。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空气中仿佛飘浮着诗意的因子——在艾青诞辰115周年的春日,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典礼如约而至。金华这座以诗为魂的浙中古城,再次以诗歌的名义向世界敞开怀抱。当李亚伟的《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李亚伟四十年诗选》与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诗选》在艾青故里相遇,人们看见的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更是一个城市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绘就的现代文明图景。
艾青故居
漫步在傅村镇畈田蒋村的青石板路上,艾青故居门楣上“耕读家风”的匾额,历经百年风雨仍泛着温润光泽。院落中的雕塑《大堰河与艾青》凝固着诗人的温情瞬间,金东更将诗人对土地的热忱转化为城市的文化基因。艾青大道上镌刻的诗行,在春日暖阳中舒展如新生的叶脉,让每个驻足者都能触摸到诗歌的温度。
作为中国新诗运动的先驱者,艾青用“太阳与火把”的意象照亮了现代汉语诗歌的星空。从《人民文学》副主编到诺奖提名候选人,再到摘下“二十世纪世界三大人民诗人”的桂冠,他的创作轨迹始终与时代脉搏共振。而今,以他命名的诗歌奖跨越地域界限,将这种精神血脉注入当代文化建构——第二届“艾青诗歌奖”终评会议收到的262部参评诗集如繁星汇聚,13个国家的创作版图在此交汇,印证着诗歌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永恒魅力。
“艾青诗歌奖”由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人、诗评家组成评委会,中国诗歌学会执行评选工作。其中,共设“艾青诗歌奖”(3名)、“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2名)、“艾青诗歌奖——金佛手(国际)奖”(1名)三个奖项,每届共授予6名中外诗人。
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仪式
本届“艾青诗歌奖”的获奖作品中,《快递中国》和《去火星旅行》分别出自青年诗人王二冬和杨碧薇,他们共同斩获“青年诗人奖”。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折桂,标志着这个年轻奖项已具备国际视野——当阿拉伯现代诗歌的韵律与东方诗学传统在金东碰撞,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歌走向世界的坚实步履。
这种双向的文化流动,既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动诠释,也让世界透过诗歌这扇窗看见汉字的韵律之美。“艾青诗歌奖”特别设立的“金佛手奖”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诗意纽带。金华的特产佛手柑,其舒展的姿态恰似拥抱世界的臂膀。
“艾青诗歌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表示:“诗歌需要兼具人民性与时代性,否则将失去生命力。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评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更要让诗歌能够与时代展开深刻对话,与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金东,诗歌已走出书斋,融入城市肌理。万达广场的诗歌主题餐厅里,年轻人伴着诗句品尝拿铁;施光南音乐广场的廊柱间,诗句与音符在这里交织共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让诗歌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从金漪湖科创策源地到八仙积道共富带,诗人采风团徜徉其间,体悟美景与诗意的交融之美,探索现代与古韵的交融之妙。在畈田蒋村,诗人采风团沿着艾青曾经生活的路径进行探寻。此刻,艾青故居是诗人们能够实际触摸到的文化传承脉络,是艾青“诗与时代同呼吸”理念的当代演绎。
评审委员会委员品读参评诗集
站在两届“艾青诗歌奖”521部参评诗集垒起的高度上,金华这座古城正以诗歌为经纬编织未来。如同春日里抽芽的新柳,这座“诗歌之城”既延续着《我爱这土地》的深沉眷恋,也跃动着《光的赞歌》的昂扬激情。(邱晓琴 金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