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老西沟村文化活动中心,20余名秧歌爱好者齐聚一堂,参加由怀柔区文化馆精心组织的满族秧歌培训班。“以前只在庙会上看表演,现在自己也能跳了!”已经65岁的王阿姨兴高采烈地说。经过5天的系统学习,学员们从零基础到自信登台,用一场热情洋溢的满族秧歌表演,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以上是怀柔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怀柔区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通过织密设施网络、创新服务供给、提升文化品质等举措,将高水平的演出、培训、展览等活动向城乡基层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认可。
文化惠民 幸福触手可及
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怀柔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满族文化、创新文化,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制定出台《怀柔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确保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与错时开放,让文化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星光熠熠,到永不落幕音乐节的激情洋溢,再到怀柔国潮文化节的热闹非凡……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均吸引市民群众超86万人次参与,让文化生活成为怀柔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新驱动 文化活力迸发
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上,怀柔区同样不遗余力。雁栖湖畔,科艺碰撞,从生物科学、航天科技、量子力学等前沿科技中获取创作灵感,上演AI音乐会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从“城里的乐光”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消夏音乐会,再到“怀山柔水·水乐山音”系列演出之“雁栖秋乐夜——冯满天独奏音乐会”,一场场视听盛宴不仅展示了怀柔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此外,怀柔区还通过线上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文化服务在“云端绽放”,年均开展各类线上文化活动420余场,参与人数达24.3万人次,让文化服务更加广泛、深入。
特色空间 文化品质提升
怀柔区还注重构建生活美学新空间,实现国际会都与科学城交汇区的全社区文化空间重构。通过串联整合“藏书房”“和邻舍”“水岸艺术广场”等18个特色空间点位,邀请艺术家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形成全社区联动、全民共享、全域开放的生活美学场景。年均举办的百余场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
同时,怀柔区还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创新开展长城主题文化活动。在长城上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等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目光,更让长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望未来,怀柔区将继续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城乡特点,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数字化、专业化发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城乡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刘雅静)